在無法獲得廣電系統頒發的牌照資源后,焦急的運營商干脆在發展IPTV的道路上另起爐灶,利用電視機上網來繞過廣電系統,這是否預示著IPTV即將迎來雨后春筍般的蓬勃發展
在經過一陣瘋狂炒作后,IPTV卻在各種政策尚未開放的情形下止步不前,正當業界把IPTV當成水中月的時候,中國電信與四川長虹聯盟,啟動電視機上網的消息,又給了業界一個驚喜。
2005年底,“中國電信——四川長虹電視上網暨千店營銷啟動儀式”在北京、上海、西安三地舉行。盡管雙方打的旗號是“聯合推廣電視上網等寬帶互聯網業務”,但明眼人看得出,這是中國電信實施IPTV(網絡電視)策略的一步棋。
據悉,雙方先期在上海、廣東、江蘇、浙江、陜西5省市展開基于家電銷售渠道的一系列電視機上網聯合推廣活動。長虹將在上述地區籌建1000個營銷網點,用于推廣電視機上網等寬帶業務,而中國電信IPTV項目的試點恰好也是這5省市。
這一次,中國電信利用電視機上網繞開了IPTV的牌照壁壘后,看來再也無法阻擋運營商向IPTV邁進的步伐!
繞過IPTV牌照
中國電信與長虹合作開展電視機上網,背后的原因是固話業務的萎靡,中國電信急于找到新的業務來彌補固話利益的下滑,而在遲遲得不到IPTV牌照的情況下,中國電信只能“曲線救國”。
中國電信這一舉措的思路是,在傳統固話用戶增長速度和收入逐年下滑后,寬帶業務30%~40%的年增長率已成為固網運營商主要的增長源。但以目前的發展速度,如果不發展IPTV等新業務,一旦家庭電腦寬帶用戶飽和,其收入也會步固話后塵。
但這種思路不可避免地受到廣電對IPTV的限制。
IPTV牌照發放權一直控制在廣電總局手中,而中國電信、中國網通等電信運營商主推的IPTV和廣電系統推行的交互式數字電視存在競爭關系,廣電總局至今僅發出一張IPTV內容牌照給上海文廣。
此舉帶來的后果是,由于IPTV前景不明,涉及太多敏感問題,上海電信和上海文廣在合作發展IPTV之初,曾不得不3次推遲新聞發布會。但在電信和長虹看來,把電視機作為直接上網的終端,顯然可避開IPTV內容牌照的限制。
“IPTV主要是實現在寬帶上收看電視節目,需要廣電頒發的牌照資源。使用電視機直接用寬帶上網卻無需任何內容牌照,可任意瀏覽互聯網內容。從這個角度來說,電視機上網的內容豐富度要遠遠大于IPTV,IPTV只是電視機上網的一部分。”長虹技術中心項目總監任飛稱。
任飛同時透露,雖然從升級成本來說,用戶購買支持寬帶上網的電視機,其成本要高于在傳統電視上加裝IPTV機頂盒,但相比IPTV每月60元~80元的包月費,電視機上網只需支付網費,其使用成本要低得多。
此外,中國電信聯合長虹開展電視機上網等寬帶互聯網業務,很有收獲。此舉將超過7000萬網民的電信用戶群擴大到全國近4億電視機用戶。
“長虹有8000多萬電視用戶,全國有2萬多個銷售網點,這對于中國電信來說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敝袊娦偶瘓F副總經理孫康敏公開表示,和長虹合作推廣使用電視機上網,可能會使中國電信把中國4億家庭電視用戶轉化為其潛在的寬帶用戶群體。
據長虹信息技術有線公司董事、總經理吳盛剛透露,長虹目前已在上海電信的IPTV試驗網中提供機頂盒,在這個擁有數千用戶的試驗網中,用戶可訪問上海電信提供的互聯網內容。
既避開了IPTV牌照,又能擴展用戶,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
分食IPTV大餐
上海文廣還會是獨享IPTV大餐的壟斷者嗎?
作為國內惟一一家擁有IPTV牌照的電視傳媒公司,上海文廣一直是IPTV產業鏈條上競爭者爭相獻媚的對象。從2005年5月10日廣電總局正式公告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得到國內首張IPTV網絡電視牌照起,從設備系統制造商到電信運營商,大家紛紛同上海文廣商談合作事宜。
手握牌照的上海文廣如魚得水,不僅積極與上海貝爾阿爾卡特、UT斯達康、英特爾等廠商合作,推動IPTV產品發展,而且與中國電信、中國網通簽訂協議,開始IPTV試點。2005年11月底,經廣電總局許可,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和上海市電信公司聯合宣布推出IPTV業務。該模式由中國電信和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合作操辦,前者負責網絡運營和維護,后者主要負責內容的管理和控制,最終收益由雙方分享。
但上海文廣的好日子現在快結束了。隨著中國電信電視上網業務的開展,以及IPTV美好未來的誘惑,上海文廣現在的處境實際上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2005年12月,上海文廣在浙江及福建泉州推廣IPTV業務就受到過挫折。據兩地的廣電部門稱,即使具有在全國范圍內開展IPTV業務資質的單位,要在浙江或泉州地區開展IPTV業務,必須經地方各級廣播電視行政部門審核,并重新得到國家廣電總局認可后,才能開展相關業務。
前有堵截,后面的“追兵”也不少。據世界知名市場分析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對IPTV市場總體收入和用戶數的預測,預計2006年IPTV全球業務收入將達到80億美元,用戶數則將達到800萬以上,2008年將達到2000萬以上。
如此誘人的市場前景,豈會讓上海文廣“獨食”。首先,上海文廣的對手中央電視臺就不會讓它好過。早在2005年上海文廣拿到IPTV牌照前,央視就已經開始和網通、電信合作,在各地開展IPTV的試驗。根據央視和電信、網通的協議,北京、上海、江蘇、云南、新疆、河北、河南、黑龍江等8省市自治區的寬帶用戶,將首先可以通過寬帶收看央視節目,收費標準則為每月30元。
央視的追擊,運營商的曲線救國,上海文廣IPTV的日子將越發變得不好過。而這,也意味著IPTV這道大餐將不再成為某個壟斷者的美食,轉而變成產業鏈條上各方爭奪的蛋糕。
若要成功需過三關
中國電信與長虹合作推廣電視機上網,從短期來看只是一時應變之策。如何做大做強IPTV,從眼下來看,還需要跨過政策、標準和網絡這3個難關。
發展IPTV業務一直是電信運營商和廣電部門尋求新業務收入來源的目標。與運營商相比較,廣電發展IPTV的愿望更加迫切,這主要是因為廣電部門收入來源單一,仍以廣告收入+有線電視費的盈利模式為主。
為把握住IPTV的蛋糕不落入運營商手中,廣電總局規定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開展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集成運營業務,在集成平臺上的所有節目,都要由經批準的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負責組織和統一對外簽約,直接提供給用戶收看并做好播出監看工作;平臺上的節目播放、版權保護、節目導視、節目計費和用戶共享等5大系統,也由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負責管理與運營。
在這一規定下,電信運營商欲主導IPTV產業鏈的意愿成為泡影。但如果電信運營商獨立主導IPTV產業鏈,那廣電傳統的有線電視業務可能會面臨困局。因此,究竟由誰來主導IPTV產業鏈將是一個長期的矛盾。這也會對電信運營商大規模開展IPTV業務的積極性造成一定的影響。
不過,這一政策壁壘將在今年打破。據本刊記者了解,中國電信及中國網通都屬于國有控股企業,他們的盈利能力一直受到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的密切關注,即使是股市上的小幅波動,往往都會引起國資委和信息產業部的高度重視。如果固網運營商在IPTV方面投入了很多成本,而廣電總局一直不給固網運營商發放牌照,勢必會造成國有資產的巨額浪費,國家相關部門,如國資委等將很有可能出面與廣電總局進行調解。
而IPTV的標準也凌亂不堪,各個廠家推出的設備互不兼容,導致廠商生產的機頂盒數量不多,難以形成規模供應,F在,信產部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正在討論制定統一標準,但由于問題涉及到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利益,標準的出臺時間仍然遙遙無期。
此外,IPTV還需解決網絡帶寬問題。
目前,國內寬帶接入主要采用ADSL技術。受線路質量及設備的影響,該技術存在速率低、有效傳輸距離短、丟包率高及QoS(服務質量)無法保證、安全性差等缺點。此外,ADSL對組播功能支持有限,大多數只支持IPv4協議的路由器,不支持組播;而IPTV是一種寬帶互動多媒體業務,對上行帶寬需求大,ADSL卻上下行不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