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歐盟此舉\"合法不合理\"對中國彩電業影響不大
歐盟3月31日發表官方公報稱,由于中國彩電企業拒絕遵守2002年達成的相關承諾,歐盟將從即日起對中國7家彩電企業恢復征收44.6%的反傾銷稅。
歐盟在公報中表示,中國彩電廠家康佳集團去年拒絕接受歐盟方面有關現場調查的要求,因而違反了2002年的協議。歐盟為此決定廢除這一協議,恢復征收反傾銷稅。
商務部公平貿易局的李成鋼說,歐盟這次重新征收反傾銷稅在程序上是正確的,中國只要有一家彩電商撕毀價格承諾,歐盟就有權利重新征收反傾銷稅,這是承諾里規定了的。
但是李成鋼同時也表示,歐盟始終不給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一定要認定中國的彩電存在傾銷,這是歐盟不顧事實,實施貿易保護主義。
康佳在上周二的一份聲明中曾表示,由于歐元匯率變動以及機電產品成本快速下降等原因,到2005年,承諾價格已經高出市場價格60%以上,導致中國彩電產品實質上不可能進入歐盟市場。
康佳認為這份價格承諾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了,每年40萬臺的出口配額對中國眾多彩電出口企業來說是“杯水車薪”。
據了解,歐盟再次反傾銷對全國的彩電業其實影響并不大。1988年開始,歐盟對我國彩電業進行反傾銷的產品為顯像管,平板電視并不在其列,據信息產業部《2005年中國彩電業評述》,我國出口顯像管彩電的金額在下降,而液晶電視和等離子彩電金額在迅速上升,平板電視的出口數量占全部彩電出口數量的19%,但出口金額卻占了47%。
除此以外,不少知名彩電品牌在海外都有設廠,如海信在匈牙利、法國設工廠,TCL在波蘭及墨西哥也設立工廠,國內有實力的彩電商們紛紛在海外設立工廠規避反傾銷壁壘,歐盟的反傾銷重稅對它們也應該是鞭長莫及的。
據了解,中國的彩電業是最早完全市場化的產業,中國彩電對歐出口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當時主要是小尺寸彩電。面對中國彩電的進入,歐盟彩電企業反應十分敏感,不久,當地彩電業就提出了反傾銷起訴。
1988年歐盟發起對中國彩電的反傾銷調查,調查結果是認定傾銷存在,歐盟對中國所有彩電商征收44.6%的反傾銷稅,從那以后中國彩電被排除歐盟市場之外。
2000年,歐盟對中國彩電的反傾銷措施到期,歐盟生產廠商提出日落復審,要求維持反傾銷稅率,意圖繼續阻擋中國彩電進入歐盟。2002年7月29日,由于以廈華為首的7家彩電商積極應訴和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的努力,最終與歐盟達成了固定“價格承諾”下的“出口配額”協議,只要這7家彩電商按承諾的價格和數量,就被允許重返被排除15年的歐盟市場,其他未應訴的彩電商繼續被征收44.6%反傾銷稅,無緣進入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