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購買投影機之前,對于用途和資金投入都應該非常清楚,對于應該選擇多大亮度,LCD還是DLP,便攜還是固定,如何初步確定自己的選擇方向的導購文章,我們頻道也有不少,本文也不再就此問題展開討論,但據不少買家反映,在確定了幾臺機器之后,最后落實敲定一臺非常傷腦筋。候選的幾臺機性能參數相仿,價格差異也小,實在很難取舍。普遍買家并不具備專業的投影機知識,對于專業測試更加是無能為力,針對這個問題,下面筆者將詳細敘述如何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最終確定方案。
第一步:
在方案初步確定階段,買家往往只是走馬看花式地瀏覽繁多的產品而缺乏深入的觀察,有的用戶甚至僅僅從網上查閱相關資料來確定方案,這種“隔山買牛”的做法是非常不科學的。眾所周知,投影機參數虛標基本上是公開的秘密,問題僅僅是誰虛標得更兇一些而已。如果用戶僅僅因為某臺機比另一臺機的標稱亮度高出200流明而作出決定,要選擇前者,就很容易調入廠商的圈套。而且,單從參數上是無法看到投影機在色彩方面的表現的。所以第一步就是,到現場去實地觀察,最好選擇一家同時齊備你所圈定幾臺機的商家,這樣更有利于比較。
第二步:模擬真實使用環境
到達現場后,商家一般會提供一個非常良好的測試環境給你試用,這也常常給買家造成錯覺。作為商家,這樣做當然無可厚非,但作為用戶不可以因為“表面看起來很不錯”就草率下決定。所謂模擬真實使用環境,就是不要使用商家提供的標準環境,而根據自己以后將會使用投影機的環境進行布置。
(1)亮度
如果買家實際使用的環境較亮,可以要求商家適當打開燈管,接近自己真實使用的環境。商家提供的環境一般為暗室,這樣看起來的亮度自然是足夠的,而且各種顏色都會顯得非常鮮亮。而對于小文本,這時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一旦有了一定的光干擾,各種問題就會呈現。
(2)節能模式
出于成本考慮,很多用戶在實際使用時會把投影機設在節能模式,許多投影機燈泡在節能模式下壽命往往延長到原來的兩倍。因為不同投影機對于節能模式下的亮度衰減是不一樣的,所以用戶有必要測試一下節能模式下的亮度是否可以接受。
(3)演示內容
商家提供的演示內容往往是綜合性的,圖像和文本等各占一定比例,當然也不排除有不良商家因著投影機的不同特點而“省略”測試某種類型的圖片。即使采用的內容是綜合性而專業的,筆者還是建議大家購買時帶上自己的演示內容,即平時使用投影機最經常演示的內容。例如,在商家提供的黑底白字的文本測試效果很好,并不意味著在自己的粉紅色底黑色字的PowerPoint文檔上同樣清晰。
(4)演示模式
即常規的演示,標準,影院,游戲等模式。其實沒有必要把所有模式都測試一遍,因為實際使用中通常只使用到其中的一兩種。例如以文本顯示為主的用戶不妨只測試標準和演示模式,家用則必定要測試影院模式。
(5)廣角性能
一般用戶如果對環境限制較少,可以不考慮這個因素。但對于投影距離較短的使用場合,是否具有短焦鏡頭,能否在同距離下投出更大的畫面就異常重要了。
第三步:
之所以要自己親自試用,是因為很多功能和操作必須親身感受,這對于測試其易用性和人性化設計必不可少。如果整個演示過程都由商家完成,這些方面的細節就可能忽略掉了。
(1)遙控器
有些機型對遙控器的感應相當遲鈍,這在長期使用中將使人非常惱火。需要脫離計算機演示的話,翻頁,模擬鼠標等功能就必不可少。當然,遙控器的手感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也需要買家親身去感受。
(2)智能調節
這是現在非常紅火的功能,大家要注意,許多所謂的“智能調節”,僅僅能夠重新搜索信號源和調整頻率相位,有些機型則可以做到自動梯形校正甚至自動聚焦和亮度對比度調節,在眾多廠家鼓吹自己具有快捷智能調節功能的時候,大家必須保持頭腦清醒,親自試試其實際效果。
(3)輸入源設計
對于經常使用多輸入源的用戶,并且需要頻繁切換不同演示內容的情況,投影機內有否相應的配合設計非常重要,有的投影機僅僅能夠支持畫中畫功能,有的則可以使用分屏,凍結,自定義輸入設備來便于用戶切換,在實際使用時差別也是非常大的。
(4)常用功能測試
局部放大絕大部分機型都具備,但實際效果如何呢?放大之后失真嗎?放大倍率夠嗎?放大之后能平移嗎?還有,梯形校正是垂直的還是水平的,能否自動調節都必須了解清楚。對色彩要求嚴格的用戶,是否有三色平衡,甚至色差信號輸入都是至關重要的。
(5)重量
對于便攜型機型,不妨試試打包,感受一下實際重量如何,同時也檢測一下便攜包的質量,是否抗撞擊,包內空間是否足夠。
第四步:詢問
筆者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候詢問這些內容,一方面是因為這是每個買家都在購買前都必須了解清楚,以免日后糾紛,另一方面則是通過這段時間讓投影機繼續工作,使其達到一定的連續使用時間,再進一步觀察。雖然半年燈泡保修和兩年整機保修基本上是行業標準,但也有些品牌提供更長的保修時間,或者提供上門,備用機等其它貼身服務。
第五步:長時間連續工作測試
經過上一步的拖延之后,投影機應該已經起碼連續開機超過1個小時,這是不妨再觀察投影機的輸出,會否更加光亮,有些投影機比較慢熱,啟動很長時間才達到正常亮度。另外,用手感覺一下散熱口的溫度情況,大致可以判斷其是否適合長時間持續使用。噪音這時也一定達到穩定,也不妨感受一下。記得關機時問問商家能否直接拔去電源哦,斷電保護功能也是便攜機的一個重點測試項目。
到這個時候,消費者應該對候選的幾臺機的實際表現得出了結論,不會像剛開始那樣認為“都差不多”,現在只剩下價格問題了。
第六步:價格商討技巧
大家可能覺得奇怪,為什么筆者沒有在事前先在網上查查報價就直接去跟商家交涉。其實,網上報價一般不太準確,因而并沒有多少參考價值,還不如多跑幾家商家實際殺殺價。在整個過程中,消費者最好不要以散戶的身份出現,而要自詡是“團購”,一開口就要買上百臺的。這樣得到的批發價自然要低得多,然后大家再根據零售價和批發價掂量掂量就心里有數了。當然要是買家覺得面子上過不去,也大可以離開不買,貨比三家之后再通過電話訂購也無不可。另外,線材的齊備與否大家也必須關注,一套標準的線材大約值100元左右。有些機型甚至需要另購額外的遙控器和鏡頭,這些成本都要加以考慮。
第七步:驗明正身
由于同系列機型往往相差僅是亮度,外觀完全一樣,所以為了不被“黑”,收貨時驗貨的程序絕不能少。本頻道有關這方面的文章已經很多,筆者就不再贅述。只是強調一點,為了降低風險,從總代或者信譽好的商家那里提貨會比較讓人放心。
幾點技巧:
在多臺投影機“同場競技”時,可以使用各自的“Blank”空白功能屏蔽暫不使用的投影機,比較時也要注意投影同一組畫面。每臺機都要盡可能使用相同的設置以增強可比性。做測試的過程中盡量少說話,以免被商家看出自己的不專業。測試過程中不要受商家影響,草草了事,或者被商家引離正題,而過分集中到該機的優點上。
總結:
以上七個步驟僅作為參考,實際測試時可以根據自己所需增刪項目,筆者寫這篇文章的意義在于幫助大家仔細區分同類別的投影機,從細處著眼,一步步確定最終的方案。功能的強弱,人性化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該機的整體水平,在性能和效果難分高下的情況下,這往往是致勝的關鍵。作為用戶,除了要注重關鍵參數的實際表現之外,日常使用是否方便也是頭等大事,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