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天,Panasonic和Sanyo都會發布其最新的家庭影院投影機,而每一年兩者之間都會有一場競爭性的對抗。這些年來,兩個廠家都特別注重創新,并且在定價策略上都相當激進。新的概念和功能在任何其它品牌的產品上出現之前,往往先出現在Panasonic或者Sanyo的產品上。今年也不例外。Sanyo Z3000和Panasonic AE3000都擁有市場上其它家庭影院投影機所不具備的獨一無二的特色。
Panasonic AE3000是市場上首臺具有機載幀插值功能的家庭影院投影機。它還擁有一個新穎的Lens Memory(鏡頭記憶)系統,允許鏡頭在只按一個鍵的情況下,自動重新設置,來配合用于2.35:1屏幕的超寬屏幕格式投影。這項功能對于使用變形鏡頭提供了一個劃算并且實用的替代方案。
就Sanyo Z3000而言,它是市場上首臺具有5:5 pulldown功能的家庭影院投影機。這個獨一無二的功能消除了對任何以60i或60p傳輸的NTSC信源的3:2 pulldown顫動。此外,Z3000還是目前已經上市的具備幀插值系統的第二個型號。
眼下,不是每個人都對幀插值、或著5:5 pulldown、或者無需變形鏡頭的2.35:1投影感興趣。但事實是,沒有任何其它一臺10000美元以下的投影機具有這些功能。這些特殊能力的市場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它們使得大家對這樣那樣的功能的相對優缺點不停地思考和爭論。可以說,Sanyo Z3000和Panasonic AE3000已經激起了大量關于家庭影院投影技術和解決方案的新的討論。
哪臺投影機更好?
讓我們從基礎的東西開始。AE3000和Z3000都是1080p解像度LCD投影機。它們使用的是由Epson提供的同樣一種無機LCD面板。它們都具有2.0倍變焦鏡頭,相同的投影距離規格,以及大范圍的垂直和水平鏡頭移位。它們都有多種運行模式,提供了一定范圍內的不同流明輸出,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特殊需求進行選擇。
就圖像質量而言,兩者沒有太大的區別。AE3000在對比度方面稍高一些,能夠產生稍微更深的黑色。但是我們不會對這個區別小題大做。鑒于兩臺機器在特色和功能方面的區別更為重要,人們不會基于對比度的區別來決定選擇兩臺機器中的某一臺。
Panasonic PT-AE3000
就色彩校準能力來說,兩臺投影機都有很多控制選項,足夠讓任何擁有色溫測量儀器的人調整出接近6500度色溫的灰度曲線。就數碼噪點而言,兩機大抵相當。就圖像銳度而言,兩機都不具有超越對手的決定性的優勢。在不甚精確的出廠缺省設置下,Sanyo Z3000顯得稍微更銳利一點。然而,在不引起任何明顯的或者令人不快的邊緣增強的前提下,對銳度控制進行少量細微調校之后,兩臺投影機中的任何一臺都能夠看上去比另外一臺稍稍銳利一點。風扇噪音對任何一臺機器而言都不是大問題。AE3000是兩者中噪音更大的那臺。但我們不認為AE3000的風扇噪音音量令人不快。簡而言之,如果我們自己要二者中選擇其一,這些東西都不會是我們考量的因素。
Sanyo PLV-Z3000
此外,雖然Panasonic在所有的模式下都稍微更明亮一些,但并不是天壤之別。舉例來說,兩臺機器都有一個非常明亮的模式,然而都能夠被適當地調整出可以接受的色彩平衡。在我們測試樣機上,AE3000的Normal模式測得792流明,而Z3000的Living模式測得687流明。兩種模式都能產生鮮明的畫面,在AB對比時這個100多流明的區別幾乎看不出來。在為最大對比度和理想色溫進行更精確校準的模式下,兩個產品都能產生大約400流明。如果你需要最大亮度輸出,用于在燈光開啟時觀看橄欖球賽,AE3000的Dynamic模式能夠產生1273流明,而Z3000的Dynamic模式測得1187流明。根據亮度計的讀數,這一次又是Panasonic更亮一點,然而完全看不出區別。
底線是,Panasonic AE3000在對比度和流明輸出上有微小的優勢,但兩臺投影機的總體畫面質量是在伯仲之間,兩機的鏡頭系統都提供了在不同房間環境下進行安裝的相等的通用性。
最大的區別
AE3000和Z3000之間最有意義的性能區別在于那些你可能會、也可能不會感興趣的獨一無二的功能……上述的5:5 pulldown,幀插值系統,以及存在于AE3000上、而Z3000所不具備的2.35:1自動鏡頭功能。
讓我們首先談談降低顫動的能力。Sanyo Z3000提供了兩種選擇--5:5 pulldown和一個稱為Smooth Motion的幀插值系統。5:5 pulldown所消除的顫動,是為了在NTSC世界的電視系統上顯示24 fps電影,將24 fps電影轉換為30 fps電視的處理過程中產生的顫動。這種稱之為3:2 pulldown的轉換,產生了不相等的幀顯示時間。這對于不移動的物體來說從來不是問題,但是當攝影機進行搖攝、或者一個物體以慢速或中等速度從屏幕上掠過時,一些顫抖和不穩定性就能夠被發現了。在較小的電視屏幕上,大多數情況下都無法察覺,但在一個投影出的非常大的圖像上,這個瑕疵就會變得非常明顯、令人心情煩亂。
5:5 pulldown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從本質上講,就是將每一幀的顯示時間恢復成相等。這樣做了之后,屬于3:2 pulldown副產品的不穩定性和顫動被消除了。(順便提一提,如果你以24p傳輸格式播放原始24 fps信源,例如藍光光碟,那么這不是問題。如果你居住在使用PAL/SECAM制式的國家,所有24fps 電影都通過將重播速率增加4%而適應50Hz電視系統,因此它在屏幕上以25 fps顯示。在兩種情況下,都沒有幀顯示時間不相等的問題,因此沒有必要用5:5 pulldown來解決這個問題。)無論如何,5:5 pulldown是Z3000獨有的功能,在Panasonic AE3000上不存在。
另一方面,AE3000和Z3000都提供了幀插值選項。在AE3000上它被稱為Frame Creation,而在Z3000上它叫做Smooth Motion。幀插值是這樣一種過程,即投影機檢測兩到三個連續幀,計算出一幀到下一幀之間的動作變化,生成中間的"人造"幀,將其插入到真實幀之間。其目的是減少或消除源自較低的24 fps膠片采樣速率的運動中的顫動。這是和3:2 pulldown產生的顫動完全不同的顫動來源,因此這種解決方案(和5:5 pulldown相比)有相當大的區別。在絕大部分情況下,產生自低采樣速率的顫動比源于3:2 pulldown的顫動要糟糕得多。
雖然兩臺投影機都有幀插值,然而其技術實現是不同的。相比之下,在兩種解決方案中Panasonic AE3000更為全面。在AE3000上,你可以選擇運行在模式1或者模式2。模式1基于對兩個連續幀的求值進行幀的創建,而模式2則是基于三個連續幀。模式2會占用更長一點的處理時間,但能夠產生更準確的平滑效果。在Z3000上,Smooth Motion對兩個連續幀進行計算,沒有選項可以使其基于三個連續幀進行幀插值。
然而,緩存中用于進行分析的幀的數量還不是唯一的區別。當以1080p/24傳輸格式顯示藍光或者HD DVD信源時,AE3000一次對兩或三個幀進行計算(模式1或模式2),然后它將針對每個真實幀產生3個過渡幀。三個過渡幀的每一幀都大約是兩個真實幀之間動作的25%的增量步進。它們 以96Hz的頻率進行顯示。于是,在每個1/24秒,你實際上連續看到了4個不同的幀,一個自碟片,其余三個由投影機生成。
在Z3000上,對每個真實幀只生成了一個過渡幀。與AE3000一樣,重放速率為96Hz,但是每個真實幀顯示兩次,接下來顯示兩次過渡幀。本質上,在每個1/24秒,你所看見的前1/48秒是來自碟片的真實幀,后1/48秒則是過渡幀。
如果信號源由24p變成60i或者60p,那么兩臺投影機都對每個真實幀產生一個過渡幀,并以120Hz的速率顯示。AE3000仍然具有對三幀而不是兩幀進行計算的能力,但僅輸出一個過渡幀這點和Z3000是一樣的。同樣,如果你僅僅把傳輸格式設置為24p,關閉兩臺投影機上的幀插值軟件,那么它們都會以96Hz顯示原始24p。也即是說,兩臺投影機都讀出相同的幀共計4次,即簡單的4:4 pulldown。鑒于LCD面板是穩態顯示設備,對于24 fps信號而言,將其以每幀4次(96Hz)的速率,或者每幀5次(120Hz)的速率,甚至每幀1次(24Hz)的速率進行顯示,這之間沒有可見的區別。無論怎樣,你都會獲得帶有大量動作顫動的原始24p。
正如你預料的那樣,相比Z3000,AE3000對運動的解析更為流暢。取決于運動的復雜程度,其差異在AB對比時很明顯。通常,屏幕上的運動不是極其難以解析,在這種情況下Z3000和AE3000的圖像穩定性看上去差不多。但在要求非常高的場景中,在AE3000上看到一個完全流暢的圖像并不罕見,但在Z3000上卻仍然有一些殘留的顫動和抖動。
關于AE3000的Frame Creation系統,有一件事需要注意:鑒于視頻處理的系統負擔相當重,因此有更多一點的視頻延遲。令人吃驚的是,相比它完成的工作,這個延遲不算多。但是尤其在模式2時,你能夠察覺到AE3000和Z3000之間的微小的滯后。Z3000相比AE3000,每個變換的場景到達屏幕的時間都要稍微快那么一點點。不論你使用哪臺投影機,幀插值能力都會引入比通常更多一些的處理延遲。這會促使用戶開啟其AV功放或者視頻處理器上的音頻延時功能,從而消除口型同步的問題。
兩機相比如何?
我們將Z3000和AE3000放在一起,以AB對比的方式觀看了幾部藍光光碟和標準DVD。DVD上的一個較為困難的場景可以在電影《Swimming Pool》(1997年的一部拍攝得相當詭異和漂亮的黑色電影類型的室內電影)中找到,該場景展示出極多的顫動。在第三章節9分30秒的時候,一輛轎車駛進車道之后停下來。一個女人走出來,攝影機向上搖攝這個女人所處的鄉村石頭房子。在幾乎所有不具備降低顫動技術的家庭影院投影機上觀看這個片段,在攝像機開始搖攝時,轎車和樹木開始顫抖和晃動;當房子進入鏡頭直到攝像機搖攝停止,你所看到的簡直是一場視覺災難。這個場景的顫動即來自3:2 pulldown也來自低速膠片采樣速率。
當你把Z3000設置為5:5 pulldown模式,這個場景變得稍微穩定一些。然而,觀看仍然很困難。大部分不穩定性來自低采樣速率,只有相對較小的部分來自3:2 pulldown。因此5:5 pulldown系統雖然有幫助,但無法像你期待的那樣完全將圖像整理干凈。下一步是將Z3000的5:5 pulldown關閉并開啟Smooth Motion。立竿見影,這個場景變得穩定多了。我們無法想像任何人會在看了Smooth Motion的更全面的效果之后,會滿足于5:5 pulldown對運動瑕疵的中等程度的減少。然而,最終對這個問題場景的最干凈的描寫是由AE3000完成的,即在Frame Creation設置為模式2的時候。這時,我們能看到一個搖鏡頭序列,像你可以想像的那樣,幾乎沒有任何類型的運動瑕疵。
底線……就減少動作顫動而言,AE3000和Z3000上的幀插值技術的作用是巨大的。我們喜歡它對于畫面穩定性所起的作用,我們同時也期待將來在競爭機型上看到更多的幀插值功能。然而,我們的看法僅僅是--一種看法。一些人相信幀插值(或者至少是他們曾經看到過的幀插值實現方法)使得畫面過于干凈,或者說太像電視,他們因此不會使用這個功能。我們不認為這個現象對這些投影機來說是一個問題。但對于那些確實這樣認為的人,Z3000上的5:5 pulldown對于消除與3:2 pulldown轉換相關的瑕疵來說是一個有效的備選方案。只是不要期望畫面完全沒有動作顫動,因為5:5 pulldown不是為這個目的而設計的。
AE3000的Lens Memory(鏡頭記憶)功能
撇開幀插值功能不說,另外一個可能會讓你選擇Panasonic AE3000而不是Sanyo Z3000的主要特色是Lens Memory。然而,這個因素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才有作用,即你對用2.35:1超寬屏幕取代標準16:9屏幕很感興趣。如果沒有興趣,你可以跳過這個章節。
正如我們在AE3000的評測中所討論的,Lens Memory讓你可以自動將變焦鏡頭設置到廣角位置從而填滿一個2.35屏幕,這樣你就能以完整的圖像幀欣賞2.35格式電影,看不到任何黑邊。接著當你切換到一個16:9信源,例如HDTV或者一部1.78電影時,你只需按一個鍵,投影機鏡頭會自動變焦到另一個位置,讓16:9圖像在垂直方向上填滿你的屏幕。此外,除非投影機正好處于屏幕的一半高度的位置,否則你會需要一個垂直方向的補償調整,用于將圖像在垂直方向上投影到屏幕的中間。同樣,AE3000自動地進行這種調整。本質上講,這項功能消除了購買一個單獨的變形鏡頭的花銷。
你可以在Z3000上完成同樣的事情,但是變焦鏡頭是手動的。因此對于從2.35電影到普通16:9節目的每次切換,你必須手動調整鏡頭來實現。此外,如果需要的話,你還必須手動調整圖像的垂直高度。如果你經常這么干,這將是一個冗長乏味的過程。
總之,情況是這樣的:如果你不打算安裝一個2.35格式屏幕,那么AE3000的Lens Memory對你來說就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功能。如果你想安裝一個2.35屏幕并且也想使用變形鏡頭,那么你即可以在AE3000上也可以在Z3000上做到,因此,再一次,Lens Memory功能是無關緊要的。然而,如果你想進入2.35格式的世界卻又不想在一個變形鏡頭上花費4000到7000美元,那么AE3000賦予你了一個非常實用并且容易使用的替代解決方案。
結論
Panasonic AE3000和Sanyo Z3000都是令人著迷的產品,有著十分有趣的、其它家庭影院投影機所不具備的特色。它們都能呈現出極佳的圖像質量。總的來說,AE3000在亮度、對比度以及特色功能上小有優勢。其幀插值系統比Z3000上的更為強大,但它缺乏Z3000的5:5 pulldown系統,而那些反對幀插值技術的用戶可能會希望選擇5:5 pulldown來取代幀插值。AE3000一直是、并且很可能繼續是兩個產品中成交價格貴出幾百美元的那一個,包括了一年或者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為兩年的質保。Z3000要便宜一些,并且其基本售價中含有一個頗具吸引力的三年質保。我們仍然有很多東西要說,并且我還可以繼續針對Z3000和AE3000的有趣的特點和能力再寫上幾個小時。但這篇文章已經夠長了。如果你正在尋找一臺定價激進的高性能家庭影院投影機,對于這兩臺革新性的1080p 投影機中誰是適合你的那臺,我們希望這篇對比和總結足夠幫助你作出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