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IPTV在哈爾濱、大連、上海等地大行其道,但其“勢力”范圍卻無法進一步擴大。究其原由,標準不統一是制約IPTV無法繼續擴張的關鍵因素.
雖然產業鏈各方都表示,統一標準、實現IPTV的互聯互通是IPTV發展的關鍵,也是必然方向,但是我國目前的IPTV業務一直處于一種各自為營的狀態,嚴重阻礙了IPTV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IPTV標準困局
“運營商各自有各自的一套標準,標準不能統一,IPTV的互聯互通就不可能實現。”中國科學院聲學所研究員、電信專家侯自強對《中國通信》記者表示。
IPTV是一個全國乃至全球性的產業,因此其互聯互通問題也涉及到網絡運營商、接入服務提供商、內容服務提供商等各個方面。
一方面,我國的電信運營商包括中電信、中網通、中移動、中聯通、中鐵通、中衛通等多家企業,而廣電網絡運營商則是各省市之間分割成塊的局面,IPTV在各地呈現出一種各自為營的狀態,標準不統一,運營商之間的互聯互通目前還不能實現。
另一方面,為保護廣大收視觀眾的利益,多家平臺運營商并存肯定是不可避免的。EPG(Electronic Program Guide 電子程序向導)與STB一般由不同的提供商提供,前者位于網絡平臺,后者位于用戶終端,不管二者在技術上是如何實現的,它們之間通信的基本信息必須通過標準形式確定下來。
“IPTV業務平臺和第三方STB互聯互通的問題只是IPTV系統內的一個部分,當然這也是最重要、最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但是,IPTV系統復雜且不同于其他的電信技術,整個IPTV的產業鏈很長,標準的統一是很漫長和復雜的過程。”電信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金偉向記者表示。
據相關技術人員介紹,IPTV系統的互通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業務支撐系統和業務平臺、業務平臺內部各功能模塊、業務平臺和內容平臺、業務平臺和終端之間的連接問題。由于IPTV業務本身的復雜性,不同接口實現互通要考慮的方式和內容有很大差異性,因此整個互通工作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電信業務網絡都是覆蓋范圍很廣的網絡,所提供的業務應該可以覆蓋到連接到網絡上的所有用戶才能取得較好的經營效益。這就要求業務所使用的設備之間可以互聯互通,并且網絡支撐的業務具有可擴展性。而目前的IPTV業務網絡無一例外的是一些孤立的業務島,各業務島之間的業務不能夠互通,這嚴重影響到IPTV成熟運營模式的建立。
“各自有各自的標準,用了誰的業務平臺就只能用誰的機頂盒,因為對接口定義不一樣,第三方的STB根本無法接通,運營商之間的互聯互通更是無從談起。” 中國網通研究院姜智峰主任曾公開表示。
據記者了解,目前華為在上海做的IPTV系統都是按照上海電信的中間件標準要求和接口標準要求來進行開發的。STB、EPG、媒體服務器等終端設備也是按照上海電信的接口標準來開發。
“基本的業務可以實現,但是上海電信的標準還有很多缺陷,目前上海的IPTV系統還不能夠靈活的支撐其他業務的服務。”華為某技術人員向記者表示。
對于互動媒體聯盟制定的IPTV業務平臺和STB標準,該技術人員表示,“我們在做接口和中間件時,并不參考這些標準,目前仍然按照上海電信的需求來做。如果要按照互動媒體聯盟制定的IPTV業務標準,那么很多東西都要重新去做,這樣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