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PC,也就是Home Theater Personal Computer的縮寫,意思就是家庭影院個人電腦,將電腦與家庭影院進行有機結合,以電腦作為視頻和音頻的信號源和并進行處理的家庭影院。在數字家庭概念日益普及的今天,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自行組建HTPC做為自己實現數字家庭的途徑,畢竟這樣的方式更加自由,也更個性化,并能滿足不同人群的差異化應用。
HTPC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接受
對于諸多家庭用戶來說,一臺可以讓一家人聚集在一起,看大片、上網、聽音樂的HTPC,漸漸成為了人們的需求,這也就是一臺家庭娛樂中心。擁有一臺HTPC的用戶,可以將電腦直接接駁于電視之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或是觀看最新的影片,或是熱烈討論網上的最新消息,那種其樂融融的感覺,是一個人獨自坐在電腦旁感覺不到的。
HTPC主板的選擇并不像看起來那么簡單
而在構建HTPC平臺的過程中,主板的選擇可以說是最簡單的選擇,因為HTPC對主板的要求不是很高,消費者可以很容易的從市售主板中進行挑選。但換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草率的選擇一款主板做為組建HTPC的基礎,那么你將會遇到許多問題,諸如與機箱的配套、與顯卡的配套、主板本身的穩定性、主板噪音以及散熱等等,相當麻煩。在此,筆者也為大家總結了構建HTPC平臺時所要考慮的幾個方面:
1、主板組HTPC既省錢又夠用!
2、主板組HTPC能避免機箱裝配沖突!
3、主板組HTPC完全免去顯卡的高功耗!
4、主板組HTPC除去顯卡風扇帶來的噪音!
綜上所述,當HTPC成為一種消費習慣時,會有更多的用戶來關注如何去組建一款適合自己的HTPC,HTPC對于用戶而言最大的作用無疑是在高清應用的環節,把握好此需求,在購買配件時目標也就更加明確,如節能、夠用而減少整機費用、減少噪音,其實最關鍵的還是要和你的HTPC兼容,這個問題很多用戶在攢配件時無從拷量,只有當真正安裝時才發現,購買的配件和機箱沖突,那就“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了。
組HTPC?你的主板挑好了嗎?
考慮到現在絕大多數家庭使用的電視都帶有S-Video端口或DVI端口,且家族娛樂中心的核心理念就是最大限度地使用現有資源,故顯示部份我們暫且以家用電視充當,有條件的用戶可以直接購買帶有HDMI接口的大尺寸液晶顯示屏或大屏幕液晶電視!今天討論的就是,既然選定用主板組建HTPC的話,那什么樣的主板才是真正合格的HTPC系統?
作為家庭數碼影音的中心,HTPC跟平板電視、音響等一起擺在客廳中,很多用戶對HTPC的外觀要求十分苛刻,既要與家居融為一體,體積不能過于龐大,長相更不能太寒磣,因此HTPC機箱多數為比較小巧的機身,對配件的安裝要求則特別高。
雖然HTPC擁有以上諸多優點,但是組裝一臺HTPC卻不像組裝普通臺式機般輕松,由于受到HTPC機箱空間的限制,在組裝HTPC時我們必須考慮這些硬件是否能夠完全與機箱兼容,因此首先要注意的是主板的板型。
哪種尺寸的主板最合適普通消費者組建HTPC呢?
市面上主流的主板主要是以ATX和mATX板型為主,ATX大板尺寸一般為305mm*244mm,不過也有窄板設計,而mATX小板的尺寸則為244mm*244mm,此外,還有更小的尺寸,如為mini-ITX,尺寸僅為170mm*170mm。那么,到底哪種尺寸的主板最適合普通消費者組建HTPC呢?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機箱的尺寸,畢竟選擇小主板的意義是為了避免與機箱產生兼容性。
而一般目前市售的HTPC機箱中,尺寸較為精致的機箱尺寸約為 360mm(寬)*390mm(深)*52mm(高),如果需要搭配獨立顯卡,機箱的高度一般為130mm以上了。其實由此可以看到,除非對機箱尺寸有特別的要求,一般來說mATX(244mm * 244mm)足夠放入目前這些常見的HTPC機箱,如果采用mini-ITX板型這些巴掌大的主板,當然也能夠置入機箱內,不過對于追求實際應用需求的用戶來說,就有些過于浪費了,畢竟這類主板的價格要貴上幾百元,同時也由于主板尺寸過小,讓HTPC的擴展性變差了。
另外,我們再來看看使用ATX大板型的可行性,選擇mATX小板型更多的是注意與機箱的搭配,如果你的機器是放在客廳中使用,且對外型尺寸較為在意,那你就要選擇mATX的主板和對應的機箱,這樣的組合不僅小巧美觀,也便于擺放。
不過也有HTPC用戶認為,采用mATX小板型會導致散熱不佳,后期的擴展能力較差,mini-ITX板型的擴展能力更差就毋庸質疑了,而標準ATX就不存在擴展的問題,配件選擇面也很寬,只是外型會比較大。不過給各位希望組建HTPC用戶的建議是,由于HTPC目前有部分HTPC機箱很少有支持標準的ATX主板,HTPC機箱對系統一般沒有超頻要求,我們只需要考慮穩定即可,因此在組建HTPC時,很多mATX主板才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
綜上,采用主流主板常用的244mm*244mm尺寸,既能滿足大多數HTPC用戶對于機箱兼容性的需要,又能滿足對于HTPC的經濟特性需要,而ATX大板多少為出現兼容性問題,機箱的選擇會比較麻煩,而mini-ITX板型主板就存在造價過高,擴展性不強的不足。
想必選擇一塊合適的主板,最大的目的還是滿足你家庭影院般的享受,這其中最大的應用就是1080P的播放效果!而整個家庭影院,顯示核心作為整個設備“中樞神經”關系到高清播放方方面面:為讓低配置電腦也流暢播放高碼率HDTV,顯示核心須支持硬件解碼,在連接大屏液晶后,能流暢播放1080P高清電影。
我們也知道,1080P高清視頻分辨率非常高(1920*1080),如用普通MPEG2編碼(DVD的編碼),體積將會特別龐大,所以現在的HDTV都使用壓縮率更高的H.264和VC-1編碼,但更高壓縮率就意味影片在播放時需電腦具備更強解碼能力,碼率越高CPU負擔越重!
打開硬件加速之后,CPU占用率僅在7%左右
如在實際測試中(測試主板為基于AMD 790GX+SB750芯片組的雙敏UR790GX主板),打開硬件加速時,CPU占有率僅為7%左右。
關閉硬件加速之后,CPU的占用率飆升到36%左右
關閉硬件加速,僅僅依靠CPU進行解碼,CPU占有率馬上飆升到36%左右。
如今即便是雙核CPU都無法通過軟件解碼30Mbps的1080p H.264視頻,對于20Mbps的1080p VC-1視頻來說,雙核CPU在解碼時的CPU使用率都在70%左右。為此,顯示芯片廠商在新一代顯示核心內部集成了專用的高清解碼模塊,其作用就是輔助CPU進行解碼或者徹底接管視頻解碼流程,從而讓高清視頻播放更加流暢,讓低端用戶花很小的代價就能組建高清系統!如AMD的UVD技術,NVIDIA的PruVideoHD技術等。
AMD 780G/790GX完整支持UVD解碼技術
而目前的主板中,AMD的780G/790GX是完整支持UVD技術的,NVIDIA的MCP78S能支持PruVideoHD技術,其中UVD技術是能完整支持H.264和VC-1解碼,且在播放1080P時,CPU占有率都能在5%以下,而MCP78S在播放VC-1解碼的1080P視頻時,CPU占有率會偏高,我們從實際的對比中也可以看到,采用790GX顯示核心的雙敏UR790GX由于支持UVD解碼,比采用GF8200顯示核心的MCP78S在播放1080P時,CPU占有率明顯更低。
雖然在播放1080P時,CPU占有率相對偏高,僅在單純看高清時不會對整機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在多任務操作時,影響會相對明顯,如邊下BT邊看高清時,780G/790GX受影響的幾率要小很多,另外,AMD的顯示核心還內置聲卡,在組建HTPC時不用通過與主板連接音頻線也能實現,并在播放如藍光原盤時,也不會出現聲音效果丟失的情況,因此在選擇HTPC主板時,若同價位780G/790GX或MCP78S,建議更傾向于AMD系列。
在組建HTPC時,不少用戶都直接連接上大尺寸的液晶電視,將大尺寸液晶電視機與HTPC相連就成了目前最好的選擇。目前HTPC輸出至液晶電視的方式有多種,過去常用的色差輸出、復合視頻輸出、S-Video等,但這些提供的都是模擬視頻信號傳輸方式,在傳輸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信號損失,不能達到高清信號傳輸的基本要求。因此純數字方式連接就成為了最佳選擇,信號以數字方式無損失的進行傳輸,HDMI和DVI都是數字信號輸出,而相比之下,HDMI的數字傳輸信號優勢要大的多,不過當然也需要你的大屏幕液晶電視也有HDMI接口。
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又被稱為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是首個支持在單線纜上傳輸不經過壓縮的全數字高清晰度、多聲道音頻和智能格式與控制命令數據的數字接口,目前在主板上使用已經非常普遍,我們看到整合主板中,尤其是780G/790GX幾乎都有HDMI接口。
HDMI接口可以提供高達5Gbps的數據傳輸帶寬,可以傳送無壓縮的音頻信號及高分辨率視頻信號。同時無需在信號傳送前進行數/模或者模/數轉換,可以保證最高質量的影音信號傳送。只需要一條HDMI線,便可以同時傳送影音信號,而不像現在需要多條線材來連接,同時,由于無須進行數/模或者模/數轉換,能取得更高的音頻和視頻傳輸質量。
對消費者而言,HDMI技術不僅能提供清晰的畫質,而且由于音頻/視頻采用同一電纜 ,大大簡化了HTPC系統的組裝,如果購買的大屏幕液晶有HDMI接口,那么選擇一款帶有HDMI接口的主板去組建HTPC就能省去不少不必要的組裝麻煩了,當然對音頻效果尤其苛求的用戶除外了。
HTPC的音頻部分,目前有兩種實現方式,一是采用HDMI進行聲音和圖象同步輸出,這是目前最簡單可行的方式,也是對音頻效果輸出不是很高的用戶首選方式,而另一種是采用SPDIF接口(光纖或同軸),輸出到AV功放,由AV功放內置的解碼器解碼以及D/A。
從經濟的角度看,購買一塊帶HDMI接口的780G或者790GX已經足夠滿足一般的HTPC用戶需要了,因此所選擇的HTPC主板必須具備HDMI接口是必要條件之一,HDMI接口的優勢也在前篇有詳細說明,此部分不再詳細述說。
不過對于使用過一段時間HTPC的用戶來說,就會發現,HDMI直接連接電視輸出,雖然效果不錯,但目前下載的許多影片是擁有DOBLY或是DTS音效的,只用電視自帶的音響是很難發揮DOBLY或是DTS極致音效的,許多用戶會考慮連接功放和效果更好的立體環繞式音響,若采用此方式連接,依然采用HDMI進行音頻輸出的話,只能輸出2.1聲道,而對于一些5.1甚至更高的音響依然無法發揮其性能,因此音頻部分一般是可以通過數字信號線連到功放上再通過功放解碼輸出5.1。
是否配備S/PDIF接口就成為了其能否適應HTPC應用的必備條件之一
由此可見,組建HTCP所需的主板,是否配備S/PDIF接口就成為了其能否適應HTPC應用的必備條件之一,S/PDIF接口有同軸電纜和光纖兩種傳輸介質,這時候我們需要留意功放是否提供這兩種接口中的任意一種或者兩種皆有,一般對信號的傳輸來說,光纖傳輸的延遲遠小于同軸電纜,二傳輸質量也高于同軸電纜,因此主板盡可能具備光纖S/PDIF接口。
同軸/光纖輸出的是數字音頻信號,一般是連接外置的解碼器或功放,然后由解碼器或功放向揚聲器輸出模擬音頻信號,得到完美的5.1或7.1的音質,當然這個接口對音頻要求不高的用戶意義不大,但誰也無法保證隨著高清播放的享受要求越來越高,遲早有一天會需要使用到同軸或者光纖輸出的。
另外也簡單說一下,很多人認為同軸比光纖更好,其實從性價比的角度看,好的同軸線要上千是用在傳統家庭音響上的,不錯的光纖線200多一根已經非常非常好了,在PC端光纖從實用性到性價比遠比同軸來的可靠。
HTPC的輸出接口必須要豐富起來
HTPC承擔的是“媒體中心”一職,因此它的接口必須豐富起來,才能夠滿足其他PC外設和家電設備的要求與之相連。譬如在顯示輸出方面,只擁有D-Sub和DVI接口還不夠,還需要連接平板電視的HDMI、色差接口等,才可以方便地和平板電視連接。如果不直接具備后兩種接口,則至少需要轉換的可能。而在音頻方面,用于連接傳統AV功放、音箱的光纖和同軸S/PDIF接口,這是近乎無損的音頻標準,專門用來功放或者有源音箱,有了這些接口,就更像家用HTPC影院了。
節能&做工是保證HTPC長時間使用的關鍵!
功耗也是衡量HTPC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首先從節能上考慮,家庭影院的應用就可能會長時間的開機,無論是長時間欣賞影片或是長時間下載高清,功耗小則代表節約電費,畢竟長時間使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之前也說過,相比較采用獨顯的平臺來說,采用整合主板來組建HTPC可以有效降低功耗,整機功耗上要低50-100W不等,另外,在實際選購主板的時候,我們就還應該注意主板本身是否具備節能功能,那對于HTPC用戶就更為有利了,完全將HTPC的功耗降到最低點,充分讓平臺在低功耗下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主板本身是否具備節能功能也是我們選購時要重點考慮的
以我們之前做過團購的雙敏UR790GX主板為例進行說明,該主板沿用了其之前在Intel平臺上的iPower超節能技術,可以實現全智能切換的,用戶無須自己動手即能享受到能源的節省,同時有節能LED指示燈及時監控整個系統的狀態,在節能狀態下時,節能LED指示燈指示燈會處于熄滅狀態,在高負載情況下,節能LED指示燈會處于常亮狀態,因此我們可以很清楚從主板提供節能LED指示燈上一目了然的看到系統目前所處的供電狀態。
在選購主板的時候要著重注意CPU供電部分的細節做工
另外,需要長時間使用的話,主板的穩定性就更為重要了,其中重點要注意的就是CPU供電部分的細節做工。畢竟主板能否完全支撐得起CPU以及是否能夠充分發揮CPU的性能,主板供電部分的負荷能力也正是關鍵。理論上講,主板的供電相數越多,供電越平穩,所以在功耗滿足需要的情況時,還要合理的使用供電相數,再適當地加強電容濾波,不僅能夠降低不必要的功率損耗,也能達到與多路供電相同平穩的供電性能。
日常固態電容擁有著出色的電氣性能
主板一般在CPU供電部分采用的都是固態電容,但不同品牌的電容依然存在效能的問題,一般來說,主板的電容要求都是精度比較高的,但沒有高到精密電源的等級,日產電容精度非常好,壽命也比較長,但價格也比較高。
可以說,HTPC的使用環境,可以惡劣的網吧環境相比較了,因此選購的時候需要足夠的供電相數,讓主板在每相供電上釋放的熱量最小,同時盡量采用固態電容的主板,尤其是CPU供電部分,最后為用戶長期使用考慮,主板本身自帶的節能功能,可以幫助你節省一筆不小的開支。
對HTPC用戶來說,最令人煩惱的莫過于在播放影片的過程中,機器頻頻發生死機,因此,做好系統的溫度監控顯得極其重要,然而,由于多數HTPC機箱空間有限,縱然大體積的重型散熱器也無法滿足高端機型的散熱需求,而在有限的空間內也無法很好容納水冷設備,或者又因為水冷設備相對費用過高而不得不放棄,隨著夏季的不斷臨近,HTPC的發熱部件的溫度便成為HTPC玩家不容忽視的環節。
而對于整合主板而言,其發熱量的兩大關鍵來源,就是主板的芯片組和主板CPU供電部分的MOSFET,如790GX最大的發熱量來自北橋芯片,其與CPU之間交互的數據處理量非常大,因此發熱量自然也不會小。
大型貼芯散熱片能有效帶走北橋工作時產生的熱量
因此主板上采用大的散熱片覆蓋北橋,能保證足夠的散熱面積,而數量眾多的散熱鰭片也使得散熱面積得到極大的增加,若配合性能不錯的CPU散熱器,能很輕松的帶走北橋的熱量,而這種大型貼芯散熱片的使用,也將散熱性能和靜音特性完美的結合了在一起。
另外,場效應管(MOSFET管)是全主板熱量最高的地方之一,每相供電所承受的電流都要經過場效應管(MOSFET管)的開關分流,它在工作的時候會存在一定的能量損耗,導致電能轉化為熱量(內能),導致MOSFET溫度的溫度升高,而MOSFET溫度升高又會造成它的內阻增大數倍,于是又導致了能量損耗的增大、發熱量增加,尤其在狹小的機箱空間內,熱量的聚集會更加嚴重,直接導致CPU供電部分不正常而死機。
MOS模塊加裝散熱片也很有必要
因此選擇HTPC主板,可以選擇一些為控制場效應管(MOSFET管)的發熱量,為場效應管(MOSFET管)加上散熱設備,這樣能擴大散熱面積,同時也能更好的利用CPU風扇吹出來的風道解決散熱問題。
不過,僅僅依靠主板本身的散熱片進行輔助散熱明顯不夠,對于采用了大功耗配件的用戶,或者是將老機器升級至HTPC的用戶來說,在夏天就需要設法安裝一些散熱設備以備不時之需了。由于在其他部件上需求不高,因此買個好的風扇也可以接受,可以考慮找一款風量大并且靜音的風扇,即便機器在滿載情況下溫度有所升高,也不會帶來噪音。
以往,要實現多碟(CD、DVD)播放,需要使用碟片庫和復雜的機械機構,這是家用設備所不具備的,普通家用設備最多能實現3-5碟播放。而PC的大容量硬盤和虛擬光盤技術的發展,可以把DVD、CD虛擬到硬盤播放,等于擁有了一個碟片庫,碟片庫的容量只受硬盤容量和擴展硬盤數量的限制。從此,再也不用每次播放都要找碟和進退片,只需鼠標輕點即可輕松欣賞!
而HTPC最大的應用非高清電影播放莫屬了,伴隨著網絡速度的提升及網絡資源的日益增多,下載高清電影也越來越方便,一部1080P的電影往往就是幾十個GB,因此硬盤也漸漸的空間告急,亮起了紅色警報,因為不管您用多大容量的硬盤,也放不了多少這樣的文件。
在存儲設備中,HTPC的硬盤選擇與傳統的游戲PC或是家用PC的傾向點并不同,作為一臺HTPC,播放高清電影應該是最基本的功能,高清影片的一大特點就是超高的分辨率,超高的分辨率再加上完美音軌的高清片源其容量都是十分驚人的,1TB的硬盤放在HTPC上可謂是杯水車薪。
超大容量硬盤已經成為HTPC的必選配件
好不容易把這些高清電影下載下來,看完就刪的話十分可惜,不過硬盤空間不夠,BD刻錄成本又太高,這時多個大容量硬盤就是必備,尤其是移動硬盤,廉價的大容量存儲,這也是HTPC最能體現其優點的方面之一。
相比較USB2.0接口,eSATA擁有著不小的速率優勢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傳輸一個幾十GB的電影文件的時候,如果接口帶寬不夠,速度會很慢,需要的時間很長,這個時候,eSATA接口就變得重要起來。eSATA的3Gbps較USB2.0的480Mbps的接口傳輸速度有巨大的傳輸優勢,復制大容量數據時能顯著提升傳輸速度。不過實際應用上,受硬盤內部傳輸率及主板的制約,實際數據傳輸可能介于1.5Gbps到3Gbps之間,但仍高于IEEE 1394、USB2.0的傳輸速率。
目前,絕大部分PC系統以及零售的主板上都沒有配置標準的外部eSATA接口,尤其是整合主板,配備eSATA接口的就更少了,因此此部分可以說是選配了,畢竟傳輸速度并不是HTPC最大的應用,只是在使用上會方便許多。
通過前面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組建HTPC的要求其實是茍刻的,為了取代DVD播放機,一方面要盡最大可能增強視頻功能,同時還要實現與DVD播放機一樣輕巧的身材、方便的操作,以及連接多種視頻和音頻輸出設備組建家庭影院的功能。
因此,與普通PC相比不同的是,追求高性能并不是HTPC的惟一目標,它應該是外觀,性能、噪音,功耗4者平衡的產物,而選購一款主板就必須滿足這四大關鍵,只要好好把握組建HTPC的技巧,你就可以花很少的錢,組建一套心滿意足的HTPC平臺,那其中最關鍵的就在于選擇合適的主板。
最佳HTPC主板= mATX小板型+節能+實惠790GX
寫在最后:對于有一定游戲需求,又無更多資金購買高性能獨立顯卡的普通HTPC用戶而言,目前已經殺至499元價位的790GX主板堪稱最為理想的選擇,雙敏UR790GX主板就是這其中的典型代表,該主板基于AMD 790GX+SB750芯片組,采用了不大不小的mATX板型設計,做工用料均比較扎實,同時還融入了iPower超節能技術,可以實現全智能切換,用戶無須自己動手即能享受到能源的節省,省電更省心,這類主板堪稱組建HTPC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