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硬件更新?lián)Q代的速度可謂日新月異,這一代產(chǎn)品還沒完全普及,下一代產(chǎn)品就要發(fā)布了。這不,Intel在今年年初才全面發(fā)布了Core i3/i5/i7處理器,現(xiàn)在還沒完全普及,第二代的Core i3/i5/i7處理器就進入了發(fā)布倒計時。NVIDIA第一代DX11顯卡的布局還沒完成,AMD就說要發(fā)布第二代DX11顯卡HD 6000系列了......
作為普通用戶,如果你有升級或新裝電腦的計劃,那么就有必要硬件的最新動態(tài),否則很容易吃虧,買到即將過時的產(chǎn)品。到了年底,又是廠商發(fā)布新產(chǎn)品的時間,下面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最受關(guān)注、最值得期待的新DIY硬件吧。
CPU方面,最受關(guān)注的肯定是Intel的第二代Core i3/i5/i7和AMD的APU;顯卡方面,則是AMD第二代DX11顯卡HD 6000系列和NVIDIA完整版的GTX460;主板方面,新產(chǎn)品是伴隨第二代Core i家族發(fā)布的P67/H67;顯示器方面,23英寸顯示器降至999元,開啟平民化大屏+全高清時代。
期待產(chǎn)品:
期待指數(shù):五星
上市日期:12月底到明年1月
根據(jù)“Tick-Tock”鐘擺計劃,Intel將全面更新CPU微架構(gòu),帶來新一代CPU。由于Intel今年發(fā)布的Core i3/i5/i7三大品牌已深入民心,從市場角度考慮,下一代CPU不會采用新品牌,仍會沿用Core i3/i5/i7三大品牌,并用“第二代”加以區(qū)別(舉例:Core i5 2400),繼續(xù)主打“智能”的概念。可以看到第二代Core ix家族已經(jīng)采用全新LOGO了。
相比第一代Core i系列CPU,第二代主要有三大最重要改進:1、原生整合GPU(顯示核心)。2、第二代睿頻加速技術(shù)。3、在CPU、GPU、L3緩存和其它IO之間引入全新RING(環(huán)形)總線。此外,除了技術(shù)改進外,第二代Core ix將采用全新的LGA 1155接口,相比當(dāng)前的LGA 1156接口,兩者外觀上差別不大,雖然僅有一個觸點的差別,但兩者并不兼容,是的,很遺憾,對于購買LGA 1156平臺的用戶而言,要用第二代Core i系列,只能更換6系列主板了。
微架構(gòu)
Westmere
Sandy Bridge
Sandy Bridge
Sandy Bridge
核心代號
Clarkdale
不詳
不詳
不詳
核心/線程
2/4
2/4
4/4
4/8
GPU頻率 / 睿頻
733MHz
850MHz / 1.1GHz
850MHz / 1.1GHz
850MHz / 1.35GHz
制作工藝
32nm+45nm
32nm
32nm
32nm
主頻 / 睿頻
2.93GHz
3.1GHz
3.1GHz / 3.4GHz
3.4GHz / 3.8GHz
L3緩存
4MB
3MB
6MB
8MB
TDP熱設(shè)計功耗
73W
65W
95W
95W
接口
LGA 1156
LGA 1155
LGA 1155
LGA 1155
新指令
n/a
AES、AVX
AES、AVX
AES、AVX
估計價格
800元
800元
1400元
2100元
根據(jù)Intel的慣例,第二代Core i3/i5/i7將直接取代第一代,定價將和第一代一樣,而第一代不會大降價,只會慢慢退市。至于性能方面,根據(jù)筆者了解到的情況,Core i5 2400相比Core i5 760綜合性能提升20%左右,非常強悍。
編輯點評:第二代Core i3/i5/i7采用全新的CPU微架構(gòu)、先進的32nm工藝,集成更多先進技術(shù)與指令集,相比第一代性能提升明顯,功耗控制也更出色,價格卻與第一代相同,絕對值得期待!遺憾的是需要更換主板(主板價格在千元左右)。它的發(fā)布日期應(yīng)該是在2011年1月,不過根據(jù)去年i3的經(jīng)驗,很可能12月底就有商家偷跑了,打算購機或升級的用戶,存好銀兩吧,呵呵。
期待產(chǎn)品:CPU篇,AMD入門級APU
期待指數(shù):三星
上市日期:12月左右
相信很多用戶對“APU”的概念還很陌生,其實APU是AMD提出的,它的全稱是“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s”,加速處理器,它是融聚了CPU與GPU功能的產(chǎn)品,也是PC上兩個最重要的處理器融合,相互補足,發(fā)揮最大性能。正因為AMD同時擁有強大的CPU與GPU技術(shù),使CPU與GPU的融合成為了可能。
APU原生集成了五大處理單元,主要包括X86 CPU核心、SIMD引擎陣列GPU、視頻解碼器UVD、高速傳輸總線和內(nèi)存控制器、平臺接口。面向PC市場的APU有兩種,分別是“LIano”和“Zacate”。
其中“LIano”面向主流用戶,CPU部分最多能達到四核心,估計是基于Phenom II核心;而GPU部分則是Radeon HD 5000顯示核心,最多可集成480個流處理單元,支持DX11技術(shù)。而“Zacate”則面向入門用戶,最多達到雙核,估計是基于Athlon II核心,GPU部分集成80個流處理單元。
Zacate在今年12月左右便會發(fā)布,不過它更多的是面向輕薄筆記本和一體機,因為它和其他臺式機CPU的封裝形式不同,它采用BGA封裝,直接焊接在主板上,也就是說主板一體化,沒有升級的機會,類似當(dāng)前的ATOM、ION平臺,大多數(shù)DIY用戶并不喜歡這種方式。面向主流DIY用戶的LIano,發(fā)布時間要到明年上半年。
編輯點評:代號為Zacate的入門級APU,在筆記本、一體機等領(lǐng)域會有不錯的競爭力,綜合性能比Intel的ATOM、Celeron等強,功耗控制也出色。不過在DIY市場,由于BGA封裝的限制,注定它不會被大眾接受,就如PC上的ATOM、ION平臺一樣。因此DIY用戶對入門級APU期待指數(shù)不高,明年主流級APU才是重頭戲。
期待產(chǎn)品:顯卡篇,AMD HD6000系列顯卡
期待指數(shù):五星
上市日期:10月-12月
去年9月,AMD如期發(fā)布了第一代DX11顯卡Radeon HD 5800系列,領(lǐng)先對手NVIDIA半年之久,其高性能、低功耗讓AMD占盡先機,也使得HD 5800、HD 5700兩大系列顯卡獲得用戶的廣泛好評,搶占了NVIDIA很多市場份額。雖然NVIDIA這半年憑借Fermi系列顯卡挽回了部分占有率,但AMD已經(jīng)準備好代號為“South Island”的HD 6000系列顯卡了。
與以往一樣,AMD首先發(fā)布的是代號為Barts Pro/XT的HD 6850/6870顯卡,也是AMD的第二代DX11顯卡,發(fā)布日期是10月底。從目前的資料來看,HD 6800應(yīng)該仍是經(jīng)典R600架構(gòu)的延續(xù),也就是HD 5800的進一步優(yōu)化版。根據(jù)流傳的消息,HD 6870擁有960個流處理器,頻率為900/4200MHz;HD 6850擁有800個流處理器,頻率為775/4000MHz,兩者都采用256bit/1GB的GDDR5顯存。相信有用戶注意到了,為什么HD 6870的流處理器比HD 5870更少了?
這次HD 6800系列核心有一定的改變,從原來5D(4個流處理器單元+1個特殊流處理單元)改成4D了,現(xiàn)在還不清楚4D內(nèi)部的構(gòu)造,但可以確定AMD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顯卡的能耗比。隨著架構(gòu)改變,流處理器的比較顯得意義不大,例如HD 5870是“320組X5D=1600個流處理器”,而HD 6870則是“240組X4D=960個流處理器”,由于流處理器定義與效率不同,單比數(shù)量意義不大。
根據(jù)網(wǎng)上流傳的成績,HD 6870/6850跑分還不如上代的HD 5870/5850,不知道游戲性能是否如此。出現(xiàn)這種情況并不奇怪,其實AMD初期是有兩個命名方案的,第一套方案中HD 6870/6850的其實是HD 6770/6750,可能是因為表現(xiàn)超出預(yù)期,所以采用了第二套命名方式,而單核心旗艦版也因此“升級”為HD 6970,雙芯版為HD 6990,發(fā)布日期應(yīng)該在12月前后。
編輯點評:HD 6870/6850的發(fā)布對用戶來說無疑是好事,將與NVIDIA的GTX 470/460直接競爭,促使一輪新的價格戰(zhàn),用戶將從中獲益,買到性價比更高的DX11顯卡,因此很多用戶對HD 6000系列非常期待。對NVIDIA來說,HD 6870/6850系列顯卡的發(fā)布將帶來更大的壓力,畢竟針對HD 5000系列的Fermi軍團還沒布局完成,新的一波進攻又來了。
期待產(chǎn)品:顯卡篇,完整版GTX460?GTX468?
期待指數(shù):四星
上市日期:估計在12月前后
今年7月,NVIDIA發(fā)布了全新的DX11顯卡GeForce GTX 460(下面簡稱GTX460),擁有336個流處理器,核心和顯存頻率為675/3600MHz,有192bit/768MB和256bit/1GB兩種版本。NVIDIA對GTX460的GF104架構(gòu)其進行了優(yōu)化,精簡了對普通用戶沒多大用處的通用計算單元,保持Fermi架構(gòu)高性能的同時,功耗和發(fā)熱量得到有效控制,再加上合理的定價,使GTX460成為最熱門、最超值的中高端顯卡。
GTX460性能確實很強,即使是768MB的版本,性能也足以打敗自家的GTX465及對手的HD5830,而當(dāng)時其價格還要便宜幾百元,性價比突顯。而廠商推出的超頻版GTX460 1G,性能甚至能媲美GTX470,業(yè)界內(nèi)外都給予GTX460很高的評價。但其實,NVIDIA在GTX460上還留了一手......
在GTX460發(fā)布時我們就提到:GTX460只有336個流處理器,但其實GF104架構(gòu)完整版是有384個流處理器的,也就是說NVIDIA在GTX460上還留有一手,以GTX460目前的性能來評估,完整的384SP加上高頻,性能完全可以叫板GTX470。為什么NVIDIA不第一時間推出?當(dāng)然是因為時候未到了,筆者相信,在AMD的HD6870和HD6850發(fā)布后,NVIDIA肯定會拿出完成版的GTX460,我們暫時稱它為“GTX 468”吧。
編輯點評:高性能、低功耗與合理的價格,使GTX460成為當(dāng)前最熱門的顯卡,對于完整版的GTX468,廣大用戶更是充滿了期待。在AMD的HD6850和HD6870發(fā)布后,相信GTX468也會跟著發(fā)布。以當(dāng)前的顯卡定位來看,GTX468的售價很可能是1799-1999元。另外,筆者收到最新消息,NVIDIA正在準備GTX500系列顯卡,會在明年發(fā)布,估計是GTX400的優(yōu)化改進版而已。
期待產(chǎn)品:主板篇,Intel P67/H67主板
期待指數(shù):三星
上市日期:12月底到明年1月
前面提到了,Intel將發(fā)布第二代Core i3/i5/i7,而他們采用全新的LGA 1155接口,當(dāng)前的LGA 1156主板并不兼容,也就是說,購買新一代CPU就必須購買新的主板了。對于打算從第一代Core i3/i5/i7升級到第二代的用戶,要購買新主板多少點也有被逼的味道。
根據(jù)Intel公布信息來看,第二代Core ix搭配的家用主板只有三種,分別是P67、H67和H61,其中P67和H67類似當(dāng)前P55和H57的關(guān)系,前者支持雙卡互聯(lián)、但不支持顯示輸出,后者支持顯示輸出但不支持雙卡互聯(lián)。至于H55繼任者,很可能是H61,不支持磁盤陣列、不支持雙卡互聯(lián)、甚至不支持SATA 6.0Gb/s。
Intel首先發(fā)布的是P67和H67主板,和第二代Core ix一樣在明年1月發(fā)布,而精簡版的H61,則是在明年第二季度才發(fā)布,普通用戶再次感到無奈,根據(jù)經(jīng)驗,P67/H67價格在千元附近,購買第二代Core ix平臺成本很高。
編輯點評:對于第二代Core i3/i5/i7,相信很多DIY用戶都非常期待,不過對于購買了第一代產(chǎn)品的用戶來說,或多或少都會不爽,他們要升級就要“被迫”換主板,功能上P67相比P55只是多了SATA 6.0Gb/s的原生支持而已,而主打性價比的H61還要等到明年第二季度,升級代價比較大。總之,打算嘗鮮的朋友要準備好銀兩了。
期待產(chǎn)品:顯示器篇,999元23英寸顯示器
期待指數(shù):五星
上市日期:10月之后陸續(xù)上市
雖然現(xiàn)在還有部分用戶對16:9顯示器反感,但事實上16:9顯示器早已成為主流之選,不能否認在19英寸以下的尺寸上,16:10顯示器仍有較大優(yōu)勢。但對于22英寸以上的大屏顯示器,16:9顯示器無論價錢還是性能上都有優(yōu)勢。性能方面,以16:10/22英寸和16:9/23英寸,前者分辨率只達到1680x1050,后者則支持1920x1080全高清分辨率,23英寸分辨率優(yōu)勢很明顯。當(dāng)16:9價格有明顯優(yōu)勢時,怎么選就更顯而易見了。
最近,明基和AOC的23英寸顯示器均給出999元的震撼低價,把23英寸大屏+全高清顯示器首次殺入千元價位,可謂意義重大,是大屏+全高清顯示器全面普及的開端。雖然以前21.5英寸全高清顯示器一早就降到999元,但屏幕相比當(dāng)時的22英寸小,加上點距較小,很多消費者并不為此買單,這也是引起16:9口碑不好的原因之一。
但現(xiàn)在是23英寸殺價,大屏、全高清分辨率、999元的低價,這三大選購因素相比16:10/22英寸可謂全面勝出,你還會買22英寸嗎?至于24英寸的16:10,已是稀有產(chǎn)物了,價格虛高,性價比不佳。其實現(xiàn)在16:9顯示器游戲、電影都有優(yōu)勢,
主流游戲幾乎都是基于16:9設(shè)計,16:10是通過16:9的畫面按比例裁剪而來的,換句話說,16:9顯示器能獲得更大的視野。也許有用戶會說,1920x1200分辨率比1920x1080高,為什么看到的東西少了?因為游戲是“按比例裁剪”的,你可以這樣簡單理解:16:9分辨率2133x1200切割兩邊的內(nèi)容,變成了1920x1200的16:10分辨率。
編輯點評:23英寸的大屏、支持全高清分辨率、999元的低價,全高清大屏顯示器徹底走向平民化,而16:9的缺點也進一步縮小。可以預(yù)見,未來會有更多品牌的23英寸顯示器降到此價位,在全高清時代,23英寸將成為主流之選。
期待產(chǎn)品:內(nèi)存篇,2G DDR3內(nèi)存跌破200元
期待指數(shù):四星
上市日期:11月之后
今年,DDR3內(nèi)存已經(jīng)徹底取代DDR2成為市場的主流,經(jīng)典的DDR2正式退居二線。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內(nèi)存廠商在切換產(chǎn)品線,增加DDR3內(nèi)存的產(chǎn)量,但其需求仍超出了預(yù)期,導(dǎo)致2G的DDR2、DDR3價格長時間維持在300-350元。
今年下半年開始,DDR3產(chǎn)能穩(wěn)定,供求關(guān)系趨向穩(wěn)定,內(nèi)存價格開始下滑,到現(xiàn)在DDR3的售價已比DDR2便宜,這意味著,DDR3產(chǎn)能完全超越了DDR2,并且成為用戶及廠商的首選,DDR2內(nèi)存及主板已非主流之選,就如昔日的DDR一樣,DDR2將維持在較高水平,供老用戶升級選購。
編輯點評:現(xiàn)在DDR3內(nèi)存已正式成為主流,DDR2則退居二線,從當(dāng)前的內(nèi)存價格走勢來看,DDR3 2G很可能在11月會再次跌破200元。不過別期待內(nèi)存能回到99元2G的水平,該出手時就出手,從當(dāng)前的應(yīng)用于需求來看,DDR3 2G賣200元是很合理了。
PConline評測室總結(jié):
上市日期 12月底-明年1月 12月底-明年1月
預(yù)計售價
與第一代持平,800/1400/2100元
12月底
APU+主板,500元左右
HD 6850-HD 6970(顯卡)
10月-12月
1500元-3999元
GTX 468?(顯卡)
12月前后
1799-1999元
P67/H67(主板)
999元左右
23英寸顯示器(顯示器)
10月以后
999元
DDR3-1333 2G(內(nèi)存)
11月以后
200元以內(nèi)
與其他IT產(chǎn)品一樣,電腦DIY硬件的更新速度同樣迅速,一般用戶很難追上最新潮流。話雖如此,但另一方面誰也不想剛買到的新產(chǎn)品,短時間內(nèi)就被同價且更強的產(chǎn)品所取代。如果你有升級或者購買新電腦的計劃,并且看上了本文介紹的新DIY硬件,不妨先等等。對于已購買這代產(chǎn)品的用戶,也不必過分計較,有一句話在IT行業(yè)是通用的:早買早享受,遲買享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