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尺寸并非越大越好,小尺寸液晶面板高精度、高利潤的特點備受廠商青睞。
與大尺寸液晶面板日趨飽和不同的是,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因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的熱銷供不應求。在這個背景下,索尼、東芝和日立三大日本電子企業抱團,致力于中小型尺寸液晶面板業務的研發。
這不禁讓人猜想,在液晶面板市場,是否有大尺寸向中小尺寸轉移的趨勢呢?
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協會秘書長孫政民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相對于高世代液晶面板,日本企業在中小尺寸領域更具有競爭力。索尼和東芝一直以來在中小尺寸方面占據優勢,日立生產線此前最高也只不過是6代線,考慮到中小尺寸市場效益更好一些,幾個企業合作也是必然。”
他認為,企業應根據自身產品情況定位,不應盲從,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由于具有高精度、高附加值的特點,在生產上是具有高難度的,例如低溫多晶硅技術LTPS,目前只有少數企業掌握核心技術。
然而,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所看來,平板顯示在大尺寸上陷入了飽和,筆記本電腦都有可能被平板電腦替代,根據中國臺灣工研院所分析的拐點,有大尺寸向中小尺寸轉移的趨勢。
事實上,在液晶面板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過去人們都把焦點放在追求更新的技術、更大尺寸面板的生產和應用上,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液晶面板并非尺寸越大越好,生產線應該根據產品類型進行布局。在眾多終端顯示產品中,不可否認電視的產值貢獻最大,但是隨著智能終端的興起,市場對于顯示面板的需求也發生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