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有300萬副3D眼鏡通過不同渠道被送至本市的千家萬戶,希望讓上海觀眾足不出戶就能觀賞到具有3D效果的電視節目,但這場讓百萬觀眾集體“試水”的活動顯得有點“超前”,由于傳送渠道、家庭電視及紅藍眼鏡的技術條件等均不到位,層層折扣,致使立體效果不盡如人意……
偏色迭影不理想
觀眾有的說:“我們看過《阿凡達》,也在上海世博會的石油館、泰國館等欣賞過3D電影,對春節期間的3D電視節目充滿期待,但熒屏上的3D效果有點令人失望。”有的說:“即便戴上紅藍眼鏡,仍然能感到有偏色迭影現象,而且用紅藍眼鏡觀看時眼睛感覺不舒服,摘下眼鏡后熒屏更是一片模糊。”有的觀眾反映,海派春晚中僅短短六分鐘的3D歌舞秀尚能勉強圖個新鮮,但要看一部6集電視專題片《3D看世博》,很難在這種感覺不適的情況下全部看完,中國館也沒有展現出理想的立體效果。
事與愿違有原因
曾是遙不可及的3D電視節目,匆匆“飛入尋常百姓家”,但事與愿違,效果并不理想。對此,上海3D內容專委會有關負責人回應道:這些問題受限于3D技術與現有電視機標清收視格式的不統一,針對紅藍眼鏡的收視改進也正在加緊技術攻關。
據記者了解,雖然《3D看世博》是使用上海僅有的3套高科技3D一體攝像機拍攝,但在進入熒屏播放時已由高清信號轉為普通標清信號格式,這意味著原來的3D效果已折損了接近八成。由于目前上海家庭電視機大多并非是高清電視,而且很多家庭使用的電視機并非4:3格式,而是16:9的寬屏格式,再加上紅藍眼鏡效果確實有限,由此造成3D效果大打折扣。
進入家庭成趨勢
可見,這次3D電視進入家庭效果不佳,其原因還在于我們雖有3D節目,但信號格式、家庭電視機包括紅藍眼鏡都沒有進行相應配套,如此進行大范圍集體“試水”,難免令人失望。可以說,節目制作與客觀環境相比顯得有點“超前”。條件尚未成熟,“試水”操之過急。應該指出的是,3D電視進入家庭是個必然趨勢,“不偏色、無迭影”的3D電視機將從今年起開始進入家庭,這將推動主流電視臺開設3D高清頻道的步伐加快。
國際上的一輪3D熱潮也在興起。美國、日本、歐洲紛紛加大了對3D產業的投入力度,美國、英國、日本等去年都用3D電視頻道直播南非世界杯足球賽。有人預測到2018年,3D電視機全球年出貨量將達6400萬臺,市場銷售達到170億美元,有望成為冉冉升起的朝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