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日韓家電企業的不斷變化,彩電市場成為了媒體和消費者關注的重點。往年中日韓三足鼎立的時期正在逐漸改變,日企家電改革不斷,仍不見扭轉;韓系家電因OLED整份不斷,三星PK LG爭端仍持續;中國家電企業看準智能市場,發力高端產品,以雁陣之勢趕超日韓。那么上周的彩電市場里到底有什么新鮮事發生呢?這期的壹周刊又有哪些事值得我們關注的?不要急,接下來筆者將為您逐一展示出來。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雖然三星、LG等通過液晶產業全產業鏈布局已經趕超索尼等日系品牌,但是日系品牌依然在全球液晶電視產業占據超過40%的市場份額,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后日元過去四年持續升值超過40%,重創了日本的消費電子行業,索尼電視業務已經連續8年虧損,而曾經的液晶之父夏普也由于電視和面板業務的虧損而遭遇前所未有的財務危機。
從全球彩電市場的格局來看,過去的四年是三星等韓國品牌全面奪取液晶產業控制權的四年,也是中國本土品牌在本土鎖定7成份額同時在全球新興市場嶄露頭角的四年,同時更是日系品牌逐步陷落的四年。
然而禍不單行,對于一直希望以輕資產、降低成本等方式走出困境的日系品牌來說,日元兌換價格居高不下,以及日本大地震、泰國洪水等意外事件的不斷發生,讓日系品牌遭遇前所未有的運營虧損和壓力。
按照索尼前CEO斯金格的說法,日系品牌遇到的困難是自身難以克服的。正因為這些原因,日系品牌在一步步滑落,但即便如此,對于依然有接近兩位數增長的中國市場,無論是深陷財務危機的夏普,還是彩電業務連續虧損8年的索尼都不愿意放棄,在2012年4月夏普、索尼和松下三大日系巨頭集體換帥時都將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作為其重新崛起的基石。
然而從今年7月開始的釣魚島事件的升級再次重創了本來希望在中國市場有所為的日系品牌,而剛剛結束的黃金周,對于夏普、索尼等日系品牌無疑是場災難,來自第三方調研機構奧維咨詢的最新數據顯示,日系品牌的整體下滑幅度超過40%,其中日系品牌銷量最大的夏普同比下滑幅度更是超過50%,索尼也有40%以上的下滑。
日系企業集體陷入困境 值得各廠商深思
風云一時的日系家電廠商在“內憂外患”中逐漸走向低谷。日本家電企業至今已虧聲一片,夏普身陷泥潭,索尼、松下、東芝發展不暢,日立、NEC家電產品難覓芳蹤。除了日元升值、日本整體經濟低迷等原因,日本家電產品在轉型時沒有及時把握機會,過度揮霍自身優勢,生產技術停滯不前,品質能力下降是企業虧損的主要原因。而且,日本家電企業中的電視業務是各大企業的硬傷。
近日,日本《日經BP》網站上刊登了一篇叫;“一個日本人對日本家電陷入困境的原因剖析”的文章,其中的很多觀點值得我們國內家電業借鑒和思考。
文中指出,日本家電廠商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企業內部決策錯誤,導致了日本家電集體虧損,而電視業務則是虧損的根源。當時的日本家電企業,不論是研發終端還是生產其它家電產品,都會以電視機為中心,有益于電視機銷量的產品才能被保留下來得到發展。
電視業務是日本家電企業的主要力量,就在日本家電企業過度偏重它的時候,全球市場環境開始發生全球性變化,中韓企業去粗存精,在摸索中尋求發展,及時抓住機遇,成為家電市場中的主流力量,而日本企業對此反應遲鈍,不適應市場環境,從供應鏈中失去了地位和信譽,逐漸被消費者遺忘。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日本家電企業雖然虧損連連,但只要其順應市場潮流,以消費者為中心研發產品,再努力一下,可能就不會一直虧損,至少會有所改善。憑心而論,日本家電企業不是輸給了潮流,而是敗于企業內部機制。日系家電的隕落也給各大家電廠商敲響了警鐘,如果家電企業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就需要緊跟時代,實事求是的進行改革,以消費者為中心生產和發展產品,只有得到消費者的認同,才會促使消費者觀看、選購。只有生產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才能促進銷售,滿足消費者需求,達到雙贏的目的。
與高調宣布進軍電視機生產領域的聯想形成鮮明對比,小米和樂視對落實這一計劃的相關細節信息,它們都顯得十分低調神秘。當被詢問樂視超級電視生產情況、什么時候上市銷售以及定價等問題時,記者未得到答案。樂視網的領導層全部嚴守秘密,聲稱現階段只是戰略發布,讓大家耐心等待一款令人震驚的超級電視的問世。
據悉,在研發層面,樂視網已經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工作,各項技術成果已經逐一落實,超級電視呼之欲出。即便如此,面對現階段家電市場的激烈競爭和電視機產業不斷取得技術突破,樂視網選擇這時切入制造業還是存在巨大風險。
長期以來,樂視網致力于構建“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全產業鏈業務體系。在平臺端,樂視網努力打造全球領先的云視頻開放平臺,推動中國網站視頻化,除了為合作的視頻網站提供視頻服務外,已與京東、淘寶、當當、金山等多家網站達成合作,提供上傳、轉碼、存儲、分發、播放等視頻服務。在內容端,樂視網建立起行業最全的影視劇版權庫,擁有9萬集電視劇、5000部電影的網絡版權。樂視網兄弟公司樂視影業,每年制作和發行近30部影片,為樂視網提供豐富的內容支持。在終端,樂視網此前已推出多款高端互聯網智能機頂盒。
樂視網已研發出樂視tv云視頻超清機,而小米也不甘落后,近日相關媒體曝出,小米已經研發出機頂盒產品。
一位自稱見過小米電視盒的用戶說,該盒子是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內容來自于各大視頻網站,播放體驗優于市面上的同類產品。
樂視網和小米并不是首家進軍電視機行業的互聯網公司,國外的一些IT巨頭早已深入其中。而中外IT行業混戰智能電視,各方的齊頭并進加速了智能電視行業的變化。如果這些企業生產的智能電視以價格為切入點的話,有望攪局當前頗為火爆的智能電視市場。
2012年以來,智能電視消費市場認知度一路攀升,同時也得到了眾多業內專家的認可。據業內相關專家預測,未來三年內,伴隨著平板電視產業的加速升級,智能電視毫無疑問將成為彩電市場最受關注和最熱門的產品。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長虹、海信、康佳、長虹、創維、TCL、三星等國內外彩電企業應著重從消費者體驗感受以及應用程序兩方面,加強對智能電視的技術研發、推廣力度。國產家電廠商在抓緊機遇研發新品,注重消費者需求,在不斷的改革創新中甩去了“跟隨者”的稱號,穩步向前發展。
再次背景下,日系大敗退黃金周中國彩電市場大洗牌。多年來品牌格局卻相對穩定的中國彩電市場來說,2012年的仲秋國慶黃金周顯得有些特殊,這次黃金周的結果顛覆了過去5年固有的中日韓三足鼎立的行業格局,日系預料中的衰退,以及本土品牌的強勢崛起成為黃金周的主旋律。
由于從8月開始持續升級的釣魚島事件的影響,索尼、夏普等依然在中國彩電市場有一定影響力的日系品牌在剛剛結束的黃金周中延續了8月以來的頹勢,日系品牌整體銷售量下滑超過40%,夏普的銷售量甚至沒有達到去年同期的一半。
與此同時,此前在中國市場表現乏力的韓國三星、LG借助日系衰退獲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不過在行業負增長中保持兩位數以上高速增長的TCL、海信等本土品牌成為了黃金周彩電大戰真正的贏家。
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前依靠成本優勢在中低端市場的銷售量的突破不同,TCL等本土品牌從9月開始在日系擁有優勢的4K超高清、雙核智能云電視等高端產品領域也獲得了重大突破,據調研公司中怡康數據顯示,TCL已連續9周保持了市場零售量占比第一,并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了大幅增長。
顯然在爭奪日系品牌留出的市場空間的戰役中,并非所有的本土品牌都成為了贏家,TCL多媒體中國業務中心總經理楊斌就指出,“日系品牌以往是依靠品牌和品質來獲得了部分消費者的認可,要想滿足這部分挑剔的消費者的需求,在品牌美譽度上還有差距的本土品牌需要的就是在新技術應用和硬件等領域具有引領技術趨勢的能力。”
TCL
近年來,伴隨著彩電產業的加速升級,定位高端的平板電視成為了大眾消費者的首選。而在高端電視領域,TCL憑借著資深的研發技術和雄厚實力,率先推出的雙核電視,無疑成為了高端彩電市場的代表作。
TCL雙核智能電視也正是憑借雙核和Android4.0+雙升級的絕對優勢,TCL雙核智能云電視在行業內率先全線通過七星智商評測,成為行業“最聰慧”的智能云電視產品,也正是如此,消費者對于TCL 產品的關注度也有所提升,超越創維,成為上周的關注焦點品牌。
小米智能電視
據相關媒體爆料,稱有多位消息人士透露,小米科技的下一個產品——小米電視盒已經完成工程樣機的制造,開始小規模內部測試。
一位自稱見過小米電視盒的用戶說,該盒子是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內容來自于各大視頻網站,播放體驗優于市面上的同類產品。
究竟小米會不會出智能電視產品,目前尚不可知,但是小米公司則在這個話題中不斷得到曝光,不管怎樣,小米成功的用話題再次吸引了眾多的消費者目光。
長虹
日前,消費電子產品信息化推進委員會在京發布“2012年智能家電產品評測結果”長虹產品達到7星級最高標準認證,并榮獲智能體驗獎。
在彩電產品智商評測中,長虹能夠獲得智能體驗獎代表了行業對于長虹的認可。而事實上,行業的認證也好,廠家自己的鼓吹也罷,其實銷量才是真正的王道,市場是最公正的舞臺,消費者的認可才是最強音。據奧維咨詢(AVC)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長虹智能電視零售量為33.4萬臺,同比上升406.9%;零售量品牌占有率為20.4%,市場排名第一,堪稱全國銷量領先的智能電視品牌。
索尼
對于虧損連連的索尼來說,4K顯示技術已是其翻身的最后稻草。據了解,索尼將重點推出具有4K這一高附加值的商品,目的就是為了與電視的低價化訣別。索尼將以4K BRAVIA為代表欲將4K BRAVIA作為新一代電視的旗艦產品向日本、歐美及中國等地銷售。
索尼接下來圍繞84寸4K電視會針對性做系列布局,包括內容、市場宣傳以及產業鏈等各個層面都會積極性動作,全面樹立4K電視領軍者的角色。雖然索尼任然保持高姿態來宣傳自己,但日系家電,包括索尼在內,受日本故意扭曲事實的釣魚島事件影響,索尼4K電視銷量可能是“雷聲大 雨點小”。
鴻海
據臺灣媒體報道,鴻海積極推廣60寸電視,除了與“中華電信”MOD合作以外,并與有線電視業者洽談合作,以補貼方式推廣大尺寸電視,挑戰3萬元新臺幣新低價。鴻海此次砸巨資推廣大尺寸電視足以見到鴻海想要得到全面發展的決心。
近日,鴻海與夏普之間的“拍拖”關系一直受到廣大媒體和消費者的關注。鴻海入股夏普10代廠后,計劃透過推出大尺寸液晶電視以提升產能利用率。比較上進的鴻海除了與美國知名品牌Vizio合作以外,想盡各種方法把60寸的大電視賣出去,直接切入有線電視服務或者是電視服務業者合作都是努力方向。
除了和夏普之間的密切關系值得注意以外,鴻海在大陸設立的富士康公司近期也比較出名,進而帶熱了鴻海的搜索。不論怎樣,鴻海集團本身就是一個熱點話題,期待鴻海能夠很好的處理富士康管理不善所產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