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被迫“被收購”
第一個向夏普拋出橄欖枝的是全球液晶面板產業和IT代工產業巨頭鴻海。2012年3月,鴻海做出入股夏普9.9%,和購買夏普10代液晶面板線近50%股份的決策。
根據鴻海與夏普達成的協議,前者將以每股550日元(6.73美元)的價格收購后者9.9%股權;同時,鴻海還將斥資660億日元(約8億美元),購入夏普旗下負責10代線液晶面板工廠的46.5%股權。其中,后一交易已落實。但是,受制于股夏普股價重挫,前項交易還在談判中。
此前,鴻海通過收購奇美電進入大尺寸液晶面板領域。奇美電一直和夏普擁有業務往來,包括使用夏普授權的技術,以及為夏普代工低端液晶面板廠。此外,夏普也是蘋果的面板提供商之一,而鴻海是蘋果最大的代工伙伴。在鴻海收購夏普十代線股份之前,夏普十代線至少面臨開工率嚴重低迷、運營虧損、前期投資急需償還,以及新技術改造和導入需要新的資金支持等現實問題。
鴻海對夏普的瓜分不僅限于上游產品。近日,傳聞稱,夏普同意將墨西哥、中國和馬來西亞的3家工廠出售給鴻海。據外媒報道,夏普上述3家彩電廠的轉讓價格為550億日元,約6.67億美元。如果此次轉讓成型,夏普在日本以外將只保留波蘭彩電工廠(主要正對歐洲消費市場)。
夏普出售液晶電視工廠給鴻海,可以獲得寶貴的現金流,穩定擁有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的產業和制造業的運行。同時,鴻海通過收購夏普彩電廠,可以大幅提升自己的代工加工能力,其與世界第一大彩電代工企業的目標更近了。此前,冠捷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顯示代工企業。
在液晶面板領域,夏普液晶之父的每名還吸引了另一家巨頭的光顧。12月4日,夏普對外宣布,已經和高通達成協議,將收到這家移動通信芯片設計巨頭99億日元(約合1.2億美元)的投資。高通為此將最終獲得夏普5%左右的股份,并有望成為夏普最大股東(如果鴻海入股談判失敗)。
高通的資金主要用于新的金屬氧化物面板的研發。該技術可以有效提升液晶面板的各種性能,并未未來面板行業導向OLED技術準備好基礎技術。據消息稱,夏普雖然在全球率先全面導向金屬氧化物液晶面板,但是在成品率方面卻并不理想:資金困境中的夏普,需要新的“研發型注資”。同時,作為全球通信芯片設計巨頭的高通,也有意在整個通信產業鏈擴張勢力。不足百億日元的投資,雖然稱不上戰略性的新方向,但是可以為高通增加與客戶,例如蘋果之間的“聯盟利益”。高通的此項投資將分兩筆到賬,其中首批50億日元會在今年進入夏普的研發血管之中。
除了在液晶面板和液晶彩電市場尋找出售的機遇,夏普也在調整“太陽能電池”業務。2007年的時候夏普曾經把太陽能電池作為公司液晶戰略之后的新的“綠色能源”支柱產業。但是,在我國大陸地區,以及歐美本地太陽能產業的競爭下,日本制造的成本劣勢,夏普的債務危機,以及太陽能項目本身前期投入的成本壓力,使得夏普不得不重新考慮之一戰略。
全球第2大半導體設備廠商東京威力科創11月30日發布新聞稿宣布,將自當(30)日起解散與夏普合資設立的太陽能電池制造設備生產公司「Tokyo Electron PV Limited」。Tokyo Electron PV為東京威力科創和夏普分別出資51%、49%于2008年2月設立的公司,主要生產使用于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電漿化學氣相沉積(CVD)裝置。
另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將進行重整計劃的夏普公司打算以250億日元(3億2100萬美元)出售旗下的太陽能光伏公司再生能源公司(Recurrent Energy) 。夏普公司在2010年以約3億500萬美元收購這家美國公司的全部股份。消息稱,夏普還決定了出售其在日本國內擁有4家光伏工廠中的三家,改決策的日期為2013年10月前。
另據報道稱,夏普2011年太陽能項目虧損達220億日元。夏普兩座年產能160MW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線之一的葛城工廠因需求低迷,一直處于停擺狀態。
以上部分僅僅是夏普在具有技術優勢的液晶面板、液晶電視和薄膜太陽能等領域的出售項目。這些項目是夏普優勢技術項目,具有資產較新、技術領先、創新能力強的特點,同時也是夏普近年來重點投資區域(債務分布區域)。此外,夏普也有包括樓宇、地產這類“邊緣資產”的大額出售計劃,以便換取現金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