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消費者的認可和選擇,智能電視還必須面對另一個尷尬的境地。
在國內市場,買電視的人多一半是三四十的中年人:這部分人對彩電產品,特別是智能產品擁有更高的認可度。但是,在家庭里實際使用電視的人、或者說使用頻率最高的人則不是這部分負責購買電視的群體,而是老人和兒童。其中50歲以上的老人才是真正應用電視的主體。也只有這部分人有精力、有時間每天看4個小時以上的電視節目。
然而,問題在于,50歲以上的老年人多數對計算機、網絡、智能技術并不了解,并不會應用,也確實沒有太多的應用需求:他們很少聊天、不愛歐美大片、更很少網購、不知道淘寶、也不知道亞馬遜……他們熟悉的還是那個簡單的電視臺功能的電視機。
如果說,現在的這些老年人不熟悉“智能技術”,是特殊的歷史時期造成的,隨著時間的演進自然會改變,20年后的情形會自然大不相同。那么,少數真正在應用智能電視的年輕人所遇到的麻煩則必須依靠彩電企業才能解決。
對于智能電視的操作的復雜度業內早有詬病:一條QQ短信用鍵盤發出來不過幾秒鐘,手機鍵盤雖然慢一些但是也尚可接受,然而在電視遙控器上發送一條短信息則變得很空難:據說蘋果電視將可以用蘋果手機或者IPAD作為電視遙控器,但是這也將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電視遙控器。
另一方面,網絡購物、網銀電子支付這些功能也會比較復雜——這些功能如果真的很簡單,按一兩下遙控器,錢就劃過去,估計也沒人敢用——即便是通過智能電視觀看網絡電影的操縱也需要數個步驟,查找適合自己的節目則變得更為復雜:完全不像傳統電視節目,只需要轉換頻道、看好節目預報的時間,就可以準時收看到合適的節目。
當然,肯定有些人能夠接受智能電視應用的復雜程度,并喜愛上這種與傳統產品截然不同的新科技。這就如同在手機市場,不僅數千元的智能機暢銷;數百元、一兩百元的簡潔傳統手機也很暢銷;甚至還有企業專門開發了幾乎什么附屬功能都買有的“老年人”手機。——不同消費者總會有不同的需求。有些消費者的要求其實真的“很簡單”!
對于智能電視的設計者,尤其是應用體驗的設計者,當然更希望通過技術的進步,簡化智能電視的應用。因此,語音操控、手勢操控等新功能不斷出現。這種努力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消費者的應用體驗。但是,注入電子銀行之類的操作,卻不是以簡便為前提,而是以安全為前提的——總還是有些復雜的過程問題難以解決。即便像手勢操作,聽起來如此簡單,應用起來也有些費勁:消費者都還要學期一套手語嗎?
面對技術進步難以解決的那些操控復雜問題,或者面向那些并不需要復雜功能的消費者(不一定是不會用,也可能是更細化在電腦上應用那些網絡功能),設計一臺傳統的彩電產品,也不失為理想之選。實際上,功能多樣化必然造成應用的復雜化,這是難以避免的對立矛盾。市場要么學會適應,要么設計出多樣的差異化的產品,滿足不同的胃口。
站在這個角度,也許“智能電視”根本沒有普及的那一天:總會有一些傳統的產品適合那些傳統的客戶;甚至HTPC玩家、PS3和XBOX玩家、BD玩家需要的僅僅是一臺畫面效果出色的“大尺寸”顯示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