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3D電視,不得不認真研究液晶面板企業在這種產品上的態度:畢竟不論采用何種3D技術都離不開液晶面板企業的支持。尤其是現在實現了市場化的柱狀透鏡和視差屏障兩種裸眼3D技術更是必須得到液晶面板企業在“價值鏈”、技術、和制造上的權利支持才能普及。
近年來,全球液晶面板行業大致面臨了兩個主要的問題:第一是市場需求持續疲軟;第二則是價格持續下降。
在2010年底到2012年初,液晶面板行業曾經創造了長達六個季度以上的持續行業性虧損。其中,相對的投資過剩,以及TV市場的增長乏力是主要原因。據統計表明,2012年全球TV市場銷量規模下滑了3個百分點。此外,全球PC市場也處于低迷期。2013年一季度全球PC市場下滑十年來首度出現兩位數的窘境。
不過,面板業面度的需求疲軟并不是全產品線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市場則在持續增長;同時電視和PC面板需求的大型化,也降低了了面板企業的市場壓力。但是這些利好消息并不能彌補液晶面板產業的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均價的下滑。
32寸液晶面板的價格不足10年前的三分之一,電視整機價格幾乎下降了80%。45寸以上產品在過去5年,價格下滑也達到一半以上。這些數據都使得液晶面板企業增產不增收。如何應對每年接近雙位數的產品價格下降,單純的產品大型化,提升產業規模不是最好的辦法。開發出更有附加值的面板產品,穩定單元顯示面積的價格,是液晶面板企業的根本利益訴求。而實現這一點有四條路可走:incell或者ONcell的觸摸一體化屏幕;4K甚至更高分辨率的屏幕;3D和裸眼3D屏幕;以及盡快向OLED過度。
其中,第一項與占液晶面板產能大頭的TV行業關系不大。彩電市場沒有那么大范圍的強烈的觸摸屏需求。同時一體化的大尺寸觸摸技術也還不成熟。而最后一個,向OLED過度則面臨著加重的投資負擔與技術不成熟的雙重瓶頸。所以,面板企業在2012年以來共同的選擇時盡快推動4K產品的發展,并適時導入更高階的3D技術,也就是裸眼3D技術的產品。
事實上,在面板和彩電企業推動4K產品普及的過程,導入裸眼3D有著必然的內在迫切性。因為,液晶整條產業鏈不得不面對,4K內容源,尤其是4K電視節目內容幾乎為零的尷尬。如果不解決4K有什么用的問題,消費者難以為4K大規模買單。
正巧的是,現有的裸眼3D技術的瓶頸就在于分辨率低。因為實現裸眼3D要使用更多的像素呈現單位空間內的原有畫面。比如友達的現有裸眼3D技術就對分辨率犧牲超過一半,甚至達到四分之三。所以,如果實現裸眼3D,并保障高清效果,液晶面板就至少要提供四倍以上的高清分辨率。因此,4K對于裸眼3D而言實際上是“入門級”的分辨率。
如果消費市場能夠接納裸眼3D產品,那么就必須接納4K產品。這樣液晶面板企業以技術進步保住甚至提升“單位顯示面積的經濟效益產出”的目標就能實現——同樣的利益格局也體現在彩電整機企業身上。
而對于消費者接納裸眼3D業界有著明確的信心:第一,3D產品已經能達到彩電銷量的近三分之一,這代表了老百姓對3D的熱衷;第二,3D產品雖然缺乏更多的信號源、節目源,但是畢竟在節目源方面3D要好于4K很多倍;第三,裸眼3D的應用體驗自身要好于傳統的眼鏡3D。
傳統的眼鏡3D是一種成熟的3D技術,效果也很出色。但是由于再家里使用的“方便性”打折扣,所以受歡迎程度一直難以大舉提升。而如果可以拋棄眼鏡,多種市場問卷調查的結果都傾向于更多的消費者將選擇購買3D電視產品。
對于液晶面板企業進入3D裸眼面板市場的好處,還包括以下這條:柱狀透鏡技術的裸眼3D已經實現9視點的“較寬廣角度”的3D效果可見性,同時在技術演進上輕松支持導向新型的OLED顯示技術——液晶面板廠商不用擔心現在的裸眼3D的技術和設備投入會在液晶導向OLED的過程中“遭受損失”。
因此,液晶面板和彩電企業很可能會將裸眼3D作為一個長期的市場成長引擎,尤其是在現在液晶行業普遍面臨市場疲軟和價格下滑的壓力下,以裸眼3D和4K結合的組合牌不失為“救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