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趨勢上看,觀眾的觀賞水平和審美訴求,影片制作方的創作手段以及技術、設備的跟進,電影市場追逐票房以及政策導向的因素等,都是3D電影市場熱度不減的幕后推手,這些因素到了2013年這個時間點,集中爆發,迎來了3D電影的小時代。
真3D還是偽3D
自從美國3D大片《阿凡達》闖入中國電影市場,吊起人們觀賞3D電影的胃口,現如今有一部分觀眾對市場上放映的所謂3D影片評價不高,甚至有的觀眾看后大呼上當。
有的影片3D效果奇佳,有的只可以和2D電影平起平坐,用不著戴那個專業眼鏡看。3D電影的制作水平為何差異如此之大?近日《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了部分電影制作者,他們表示,現在市場上放映的,有的是真3D,有的是偽3D。
在首屆3D電影攝影培訓班上,記者還了解到,國內電影攝影師都沒有真正嘗試過3D拍攝技術。目前在市場上放映的很多3D電影,有的在拍攝過程中并非用3D設備來拍,而是采用2D電影的常規拍攝手法。影片后期制作交由商家來做,一旦拿到市場上已經變身3D影片了。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3D電影制作手段有3種:一是用3D攝影機直接拍攝而成;二是用2D技術拍攝,后期轉3D效果;三是將2D影像和3D影像進行合成。“實拍、轉制、合成”是完成一部3D影片必不可少的手段,缺一不可。
從投資成本來看,實拍是這3種手段中成本最低的。但事實上,國產3D影片選擇的制作手段多是后兩種。為什么制作方要選擇成本高的制作手法,是出于拍攝周期、制作周期的考慮還是有別的因素,一些制片方、商家諱莫如深。
據了解,今年年初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相關負責人針對日益成為熱點的3D電影表示,高新技術格式電影還未制訂與之匹配的技術標準,2013年電影局將制訂有效技術標準,有效制約偽3D影片。
票房“關系學”
“一張普通電影的票價是80元,一張3D的電影票可以賣到100元,這就是為什么市場熱衷3D電影了。”一位不愿具名的市場資深人士向記者道出了3D電影熱的市場玄機。
號稱3D制作的《富春山居圖》是最典型案例,一邊被罵得如中國足球一樣爛,一邊卻是票房飆升,幾天票房輕松過2億元,被電影市場稱為“一朵奇葩”。
“一場電影下來,全國一天的票房收入就能達到幾千萬元,比放映2D電影的收入強多了。”這位資深人士說:“電影有不好看的問題,觀眾出來罵是罵的問題,但你要想看,必須從你口袋里掏100元看,這對制作方、商家、影院都是最現實的收益。”
記者也發現,即便在“暑期學生季”的檔期,外地有的電影院給學生的優惠票價,2D電影25元,3D電影30元。3D電影票價也高不到哪兒去。
好的3D電影具有無可比擬的視覺效果,空間感超強,“出屏”影像的視覺沖擊力有超級魅力。現實是,3D電影門票價格接近普通票價,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捧;再加上國家對3D電影票房的補貼政策,采用各種手段追逐高票房已是常態“打法”。
做好看的3D影片
觀眾向來喜歡看好的電影,無論是2D還是3D。對于電影制作方來說,他們也愿意制作好看的電影。比如圖書市場上口碑甚好的《鬼吹燈》將掛上“3D制作”的標簽變身《精絕古城》。
中影集團副總裁張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由《鬼吹燈》改編的3D電影《精絕古城》將由美國《越獄》導演之一的布萊特 拉特納執導,3D技術制作團隊也是美國團隊。“我們這部3D影片,會跟過去的3D影片有很大不同。”3D《鬼吹燈》要來了,市場預期給人無限遐想。
拍攝技術提升為3D電影打開一條便捷之路,3D放映設備也在大力跟進。據記者了解,有的地方影院,建有8個豪華放映廳,1500個豪華座位,其中1號廳至4號廳全部是數字3D電影廳。
“好的3D是讓人忘記3D。”但愿未來中國3D影視制作能像《阿凡達》導演卡梅隆說的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