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新聞:5月10日、11日國家廣電總局在大連召開全國城市有線電視數字化推進工作會議,確定了有線電視整體轉換的24字方針,“政府領導、廣電實施、社會參與,群眾認可,整體轉換、市場運作”。并明確“通過免費發放機頂盒的方式,使整個社區、城區、城市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數字化的轉換。”
廣電總局列出的有線電視數字化時間表為:到2005年,直轄市、東部地區地市以上城市、中部地區省會城市和部分地市級城市、西部地區部分省會城市的有線電視完成向數字化過渡。2005年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計劃達到1000萬。
根據介紹,第一撥試點城市將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城市展開。同時,相關細則也在加緊制定中。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下稱“廣電總局”)為加快城市有線電視數字化,提出向居民免費發放機頂盒的政策,這意味著2005年隨著1000萬數字電視用戶的出現將產生近100億元的市場大蛋糕。
根據《廣播影視科技“十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結合我國國情和有線電視的實際情況,廣電總局制定了《我國有線電視向數字化過渡時間表》。過渡計劃規定:到2005年,直轄市、東部地區地(市)以上城市、中部地區省會城市和部分地(市)級城市、西部地區部分省會城市的有線電視完成向數字化過渡。“不過,今年已經過去了近一半,無論從用戶數量上還是從覆蓋地域上看,離既有目標都差之甚遠,廣電總局根據青島、佛山等有線電視數字化典型的實踐經驗,提出通過免費發放機頂盒的方式大幅提速數字電視市場。不過,該政策也不搞‘一刀切’,各地運營商可依據本地情況不同,而作出相應調整。”
因為非市場化的體制和內容的瓶頸,大多數老百姓對數字電視至今不“感冒”。這樣,動輒以千萬、億計的數字改造前期投入就成了有線運營商們最“頭疼”的事。
“數字化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工程,運營商多年來辛苦賺了點錢,如果全部投入進去,要考慮企業員工是否有意見。”北方地區一家中等城市運營商的老總坦白地說,“我們一年純收入2000萬元,擁有7萬個用戶,準備自己上馬數字電視項目,如果每個機頂盒的價格按500元/臺,預計總投資約4000萬~5000萬元,我們感覺數字電視還沒有形成有效的贏利模式,因此我們上數字電視項目非常慎重。”
看來,政府不“買單”,數字電視時間表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據了解,廣電總局的基本思路為:由當地有線網絡運營公司向用戶免費提供機頂盒,同時提供較多附加服務,并適當提高數字電視的基本收視維護費,以消化機頂盒成本。
每臺機頂盒均價七八百元,按照1000萬用戶目標,廣電總局的利好政策將為生產企業帶來近100億元的大蛋糕。
目前,國內比較大的機頂盒生產企業達數十家,由于之前國內機頂盒市場發展緩慢,這些企業的產品大多出口,現在受“利好”消息驅動,這些企業紛紛開始加大“內銷”比例。
同洲電子是國內最大的機頂盒生產企業,其市場部負責人表示,去年他們企業生產的機頂盒達240萬臺,但大多數“外銷”。現在國內不少城市準備免費發放機頂盒,他們也派出市場人員四處聯系業務。
和機頂盒生產企業準備大干一場相對照,各地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對“免費發放機頂盒”仍態度不一。
深圳市天威視訊股份有限公司一位高層表示,雖然運營商要為每臺機頂盒承擔數百元成本,但一兩年內,就能從用戶交納的數字電視頻道收視費用中順利地收回成本。他說,目前深圳的數字電視收費頻道有20多個,單個頻道每月最低收費2元,最高收費50元,平均每戶數字電視節目用戶每月會交納數十元的費用。
歌華有線(600037.SH)主營北京地區有線電視網絡的建設和開發,是北京地區唯一的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其董事會辦公室梁主任介紹說,目前北京的數字電視節目用戶為2萬戶左右,雖然數字電視節目用戶數量亟須擴大,不過由運營商一次性投入巨資購買機頂盒,顯然成本負擔太高,所以,當地政府、運營商、用戶應就“如何承擔機頂盒成本”有較好的溝通。
時至今日,廣電部門實現數字化產業升級的思路在“邊劃船,邊修漿”的實踐中終于清晰了,那就是:送機頂盒才能加快整體轉換,各地政府應是主要推動者。正如王太華局長在大連城市有線電視數字化推進工作會議上所說:“這項工作僅靠廣播電視部門一家是完不成的,必須作為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由當地政府來領導推動。”
有線電視的數字化“功課”對各級政府的綜合素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除了專業水平,更重要的是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執行效率。正如上海文廣集團互動電視公司的公關經理李雋所說:“這必須要靠市政府相關部、委、辦、局的領導們統一協調部署才有可能做到。”而這“相關部、委、辦、局”至少包括計改系統、財稅系統、信息產業、建設規劃等多個部門。
免費發放機頂盒政策的出臺,可以看出廣電總局在行政上開始集合所有部門的力量,要將數字電視的推進工作從口號階段真正進入到落實階段。
在整體轉換的浪潮中前行
天津:據了解到,天津屬于該政策的四個試點城市之一。此外,負責天津地區數字電視建設和開發的天津廣播電視網絡公司的有關人士透露,針對廣電總局的這一通知,天津觀眾收看數字電視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此次免費贈送機頂盒的第一批試點城市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四個直轄市。負責天津地區數字電視建設和開發的天津廣播電視網絡公司的有關人士透露,天津地區有關數字電視的相關細則正在制定中。這些細則包括如何向用戶提供機頂盒、收看數字電視的有關費用、收看數字電視的數量。
據悉,得到天津市有關部門批準后,天津廣播電視網絡公司將在七月中旬向外界公布相關細則。隨著細則的出臺,天津觀眾將會很快看到數字電視。
重慶:到今年2月底,重慶數字電視安裝及收看資費政策是,用戶有兩個選擇:一是1230元包看15個月的所有52套數字電視節目。該價格包含一個價值1200元的機頂盒,及一張價值100元的智能卡。
據介紹,按照老收費辦法,15個月的收視資費約1200元,因此新促銷方案中收取的1230元費用,實際上等于是收視費,機頂盒和智能卡等用戶實際上沒花錢。這與聯通CDMA手機預存話費免費拿手機促銷手法類似。
二是998元可收看12個月的央視數字電視節目,同樣機頂盒和智能卡也等于免費贈送。這個方案所含節目數量不如前者多,如要收看央視以外節目,則需另付費。
作為全國首批數字電視開通城市之一,數字電視在重慶市開通兩年年有余。但由于數字電視門檻較高(僅安裝機頂盒就需1200元),以及模擬電視頻道數量和內容更豐富,數字電視在重慶發展并不理想。2005年7月1日,重慶廣播電視網絡傳輸有限責任公司已在渝中區和沙坪壩區各圈定10個小區,進行小區“模擬”轉“數字”的平移。重慶大規模數字電視轉換工作啟動。
大連:“3年前我們就已經完成了很多地區至今沒有實現的網絡整合工作,但數字化平移卻走在了青島、杭州、佛山等城市的后面。”大連天途有線網絡公司總經理牟曉鵬曾這樣對媒體說,而其中的原因就是作為運營商,沒有協調社會各方資源的權力。直到今年,在大連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連市的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平移工作才得以全面展開,而且進展神速。
大連首批試點小區將為即將在全市范圍內實施的數字化整體轉換積累經驗,試點小區居民每家每戶將免費得到一臺電視機機頂盒。據大連天途有線電視公司數字電視中心的相關人員介紹,試點開始后,試點小區內的有線電視信號將發生變化:原有的模擬電視信號將停止傳送,全部由數字電視信號替代。試點小區內的用戶將通過免費贈送的機頂盒接受電視信號,并且現有電視機無需更換。試點范圍將嚴格限制在試點小區內進行,不會影響到周邊居民對有線電視節目的正常收看。“看”電視將成“過去時”有線電視的數字化整體轉換,不僅意味著電視節目成倍增加、電視畫面更加清晰、音像效果更加逼真,更重要的是,傳統的“看”電視觀念將面臨數字化互動式電視節目的挑戰。
武漢:湖北省、武漢市兩家數字電視網絡運營商均表示,武漢目前免費發放機頂盒不現實。
武漢市目前有2家數字電視運營商,分別為湖北省楚天廣播電視信息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楚天信息網絡”)和武漢廣電數字電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數字電視”),分屬于省、市廣電局。兩家運營商在全市140多萬電視用戶中分別發展了1萬、5萬左右的數字電視用戶,總體份額不到5%。
一直以來,要收看數字電視節目得先花1000元左右買一部機頂盒。
從武漢數字電視了解到,A包(基本頻道)為數字電視用戶的必選項目,收費為16元/月(含現有的維護費10元/月)。如果選擇A包+B包(7套循環劇場),收費為30元/月。
楚天信息網絡相關人士說,全部“數字化”后,湖北有線的數字節目將達到200多套。
楚天信息網絡數字電視部一位人士說,市民普遍反映機頂盒太貴,但武漢目前贈送機頂盒并不現實。國家廣電總局的意圖也是先免費贈送機頂盒,再靠提高節目收視費來彌補。
武漢數字電視負責人介紹,目前已推行機頂盒生產廠家準入制,供應商已達6家。各地的機頂盒接口都不一樣,廠家得為每個城市單獨生產,這是機頂盒價格高的主要原因。目前全國都在呼吁出臺機頂盒統一技術標準,一旦批量生產,機頂盒價格下降不是不可能。
力推“免費” 實現“躍進”
新措施一方面給運營商帶來誰也不愿承擔的費用,一方面讓設備制造商們嗅到商機。廣電總局的號角吹響時,機頂盒制造商早已開始了跑馬圈地。
目前,國內比較大的機頂盒生產企業達數十家,由于之前國內機頂盒市場發展緩慢,國家也沒有為機頂盒制定相應的標準。這些企業的產品大多面對歐洲市場。
現在,受國家政策的影響,制造商們都紛紛開始大規模上馬面對國內市場的機頂盒項目。至于尚未統一的機頂盒標準,他們似乎并不太關心。因為成本若真的由運營商去承擔,先與運營商簽訂協議的商家就會占領最大份額的市場。對于經銷商來說,現階段,擴張才是最重要的。取得份額越多,標準出臺時就更有利,市場就會進一步擴張,甚至有可能壟斷。
到2015年,廣電總局要停止模擬廣播電視的播出。為了更快完成大規模轉換,廣電總局的腳步愈發的加快了節奏。
在有線數字電視國家標準、機頂盒標準尚未出臺,受眾尚未成熟,節目內容還不夠豐富的情況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出臺了新的措施。用免費贈送機頂盒的方式,來推動數字電視的大面積轉換。這樣做也許顯得匆忙了些,但是總局對發展數字電視的“決心”二字已經昭然若是。
一年前,數字電視就開始在一些城市試點。青島、杭州、佛山等實行數字電視整體轉換試點的城市居民今年內將全部轉換成為數字電視用戶。然而,由于數字電視標準和盈利模式問題,數字電視的推廣速度不是很快。
這次廣電總局發文大張旗鼓推進數字電視,各地方的做法也似乎有些偷換概念。根據重慶媒體7月1日報道的重慶數字電視改革方案,每月交納30元的費用,消費者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多收到一些頻道。這些增加的頻道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電視頻道,只是其他城市通過有線信號能接收到的一些頻道而已。如果需要看數字電視,則還需要每個頻道另外付費。
現在國外比較成型的付費電視運營模式中,節目內容都非常具有針對性,比如說汽車頻道、釣魚頻道、高爾夫頻道。付費頻道不僅節目質量大大高于公共頻道,節目量也特別龐大。消費者每月為每個頻道支付幾美金到幾十美金不等的費用。
就中國目前的狀況來看,無論是內容提供者還是消費者都達不到這樣的標準。習慣了免費看電視的受眾還不習慣看電視要付費的做法,每月幾十元的費用對于普通百姓來說也有點吃不消。如果說,付費頻道針對的是高收入群體的話,我國現今的高收入群體還沒有培養出差異化的愛好,消費者數量和繳納的費用并不能承擔龐大的節目制作經費,更不用說消化機頂盒以及其他的運營成本了。
所以,免費贈送機頂盒的政策是推動發展的一個有力手段,但是對于整體轉換的大局面還需要很多部門的配合,還需要解決內容、運營盈利模式等問題。
推進數字電視的轉化,是廣電總局這些年核心任務之一。從模擬電視轉為數字電視是整個產業的升級,也可以與國外盡快接軌,提升國力。從這個角度看,數字電視是政府的數字電視,現在最心急的也是政府,改造與推進的成本應該由政府來買單。于是歌華開了個價:僅北京地區數字電視改造成本就是46億元,政府應該給予支持。
但將來誰是數字電視最大的受益者呢?當然是歌華這類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一旦實現了數字電視的整體轉換,網絡運營商的財路也就打開了。
政府投資免費送機頂盒,這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是給網絡運營商的。政府給予網絡運營商特殊的、惟一的經營權力,網絡運營商是不是也該分擔一部分,讓“免費”進行到底,讓百姓最大受益。
何為數字機頂盒:數字電視機頂盒(STB,Set Top Box)是擴展電視機功能的一種新型家用電器。它把衛星直播數字電視信號、地面數字電視信號、有線電視網數字信號甚至互聯網的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電視機可以接收的信號,使觀眾可以在現存模擬電視機上觀看數字電視節目,進行交互式數字化娛樂、教育和商業化活動的消費類電子產品。數字電視機頂盒是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過渡期間的產品,通過數字電視機頂盒,不僅可以提供豐富的節目內容,而且改變了收看電視的傳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