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三網融合概念股在A股市場倍受追捧。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技術能力以及準入制度等方面看,概念的落地還面臨著很大的困難。
實際上,三網融合的關鍵是電信網與有線網的融合,但是,從《三網融合試點方案》來看,廣電與電信雙向進入業務的不對稱性明顯。
電信能進入的領域基本沒有超出目前上海等地的試驗范圍,所以不能改變目前與廣電合作開展視頻業務的格局。另一方面,廣電想要進入的業務領域基本都被允許,只是國際互聯網出口尚未開啟。
融合前:不對稱準入
而這種非對稱性,也能從海外市場三網融合的發展中可見一斑。
從英國三網融合的過程中不難看出,其發展階段與中國有著共同的特點,在對稱進入階段前都包括了互不準入、不對稱進入階段,這個階段的出現正是對廣電行業的保護期,給稚嫩的廣電一個成長的空間,一旦廣電和電信平起平坐的時候,就是最佳的對稱準入時機。
對廣電的保護要追溯到20 世紀90 年代初期,那個時候英國執行的融合方式是廣播電視行業單向進入電信行業,而不允許電信公司經營電視業務。這樣的措施顯然對有線電視業起到了一定的扶持作用,促進了有線電視的發展。經過十年的單向準入,當廣電具備了與電信全業務競爭的實力之后,2003 年的《通信法》再明確規定準許傳統廣電和電信雙向進入。
當時在業務發展上,一方面,廣播電視企業與移動網絡運營商合作,移動網絡運營商提供網絡平臺,電視運營商提供內容。例如,英國商業電視臺ITV 和移動運營商“3”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在移動平臺上開放在ITV 上熱播的優秀節目;第四頻道公司和VODafone 和Orange 合作,專門開發移動電視頻道節目。另外一方面,電信企業和廣電企業分別經營融合業務。前者如O2公司在牛津地區利用DVB-H技術提供TV 業務,固定電信運營商英國電(600795,股吧)信開展IPTV 業務等。后者如英國廣播公司BBC 利用地面數字電視“自由收視”平臺推出內容主要是新聞和體育節目等。
此外,從內容提供商和通道提供商的層面上來看,英國的各種運營商們在提供多種融合式新業務時,在內容是否與通道捆綁上出現了不同的運營模式:如BT Vision 和Tiscali TV 要求客戶購買同一家網絡運營商的電視點播和寬帶服務,以便在其網絡通道中能優先保證其點播內容數據的傳送,從而保證觀看的質量;而Fetch TV 則不將其電視點播和特定的網絡供應商進行綁定。
在不斷的發展與摸索中,英國IPTV(交互式網絡電視)獲得了較快發展,其中必然也少不了BBC、ITV 等電視臺的大力支持。
融合后:競爭加劇
當然,隨著英國三網融合的發展,競爭必然隨之加劇。最為明顯的便是老業務和新業務之間的競爭,如VoIP 的發展直接加劇了固話及移動語音市場的低價格競爭,老業務只有不斷的加強競爭力才能保住或者減緩市場份額向新業務的流失。而對于新業務,電信和廣電各方都爭奪的比較激烈,雙方都希望搶先進入。這一點,也是中國未來在三網融合的進程中需要警惕的方面。
對比海外,國內三網融合的不對稱階段很可能只是暫時,未來形成像英美那樣的大通信概念(電信、電視、廣播),也就是說從立法、監管、業務上實現全面融合或許是國內三網融合的最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