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將等離子業務以及整合收購過來的三洋電機作為企業轉型的工作重點。
松下電器相關人士表示,松下電器、松下電工、三洋電機已進行了全球范圍的合并,并且松下電工業務今年1月已經與松下電器整合完畢,預計2012年4月1日,三洋電機合并工作也將完成。
據了解,去年4月1日,松下電器100%控股松下電工和三洋電機,并計劃于2012年4月1日完成對后兩者的整合。”整合的速度比預想快。“上述人士表示。
根據松下方面的介紹,未來松下電器的事業部由原來的16個精簡為9個,9個事業部圍繞三大支柱產業:一是家庭生活電器產業,二是元器件產業,三是能源解決方案產業。
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公關部負責人徐纓表示,以上三大產業為松下未來的發展方向,其中系統解決方案產業是松下的新興產業,偏向能源產業。而三洋電機的整合工作還在進行,預計在今年4月1日能夠完成。
盡管松下對未來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但是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目前的盈利能力。在2011年4月至9月期間,松下電器的銷售收入達40052億日元,同比上升92%;但虧損1362億日元,2010年同期為盈利;其中消費電子領域成為虧損的”重災區“。
對此,有業內分析指出,如何在虧損的狀態下完成自己的華麗轉身是松下未來所要面對的最大考驗。在中國大陸的消費電子市場,松下遇到了三星、LG為首的韓國品牌的強勢壓制。
對等離子業務做手術
對于松下出現的虧損現象,松下將其歸咎為歐美市場經濟低迷導致家電銷售下滑以及日元升值所造成的壓力。松下集團總裁大坪文雄指出,為了強化收益能力,將對利潤貢獻率不大的電視機生產、半導體業務實施瘦身計劃。
據日本當地的媒體披露,松下計劃于今年3月份之前停止位于日本兵庫縣尼崎市的第3工廠等離子電視面板生產線,同時通過征集提前退休員工等措施來裁減數千名員工。
松下相關人士表示,雖然自發光的等離子技術優勢強,但供應鏈規模卻一直做不大,加上更為成熟的液晶產品的制造成本下滑與技術追趕,更讓等離子電視進一步被邊緣化。因此公司目前正針對電視事業討論可行措施。
松下一直以來都是全球等離子面板最忠實的擁護者和最堅實的后盾。在2008年以前,松下電視的全部重心都放在等離子上,2008年之后迫于液晶電視在全球壓倒式的優勢才開始發展液晶電視,但松下42寸以上的電視依舊堅持全部采用等離子的策略。在業內,松下幾乎就是等離子電視的代名詞。
事實上,不光是松下出現了虧損,其他主要面板企業也紛紛遭遇虧損。
全球面板業”一哥“——三星的LCD事業部在去年第三季度虧損900億韓元,之前連續三個季度報虧的LG Display營業虧損4920億韓元,遠遠超出市場平均預期的1965億韓元,更是第二季虧損額的10倍之多,而臺灣面板業巨頭友達在去年第三季度稅后凈虧損也高達157.96億元新臺幣,遠高于市場預期。
去年11月中旬,索尼、東芝和日立整合中小尺寸液晶面板業務一事終于塵埃落定,三家公司簽署正式合約,聯合組建日本顯示器公司。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顯示器公司資產達2300億日元,將于2012年年初開始運營,并且將超越夏普,成為全球中小型液晶面板的新晉龍頭。
相比上述三家日本企業”抱團過冬“的做法,松下并沒有采取合并等方式來攤平”過冬成本“,而是采取了更為直接的關廠裁員等方式。
對此,業界認為在出現虧損現象后,松下與索尼、東芝等其他日本企業不同,在等離子領域內并無合適的企業可以與之”抱團取暖“,采取直接的關廠裁員措施也是無奈之舉。
然而,就在對等離子業務進行大規模”瘦身“之時,松下沒有完全放棄面板業務,它仍在積極籌劃搶占下一個面板技術制高點。
大坪文雄在前不久剛剛結束的美國CES 2012展會上表示,松下在今年內考慮投入OLED電視市場,他認為大型OLED電視(下一代平板電視)會在2015年左右投入市場,現在松下正在觀察市場趨勢,而松下的第一款產品會在這之前投入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OLED技術的研發,韓國企業表現得非常積極,三星和LG Display正逐年加大在此方面的投資,其中全球AMOLED市場幾乎被三星一家獨占。不僅如此,這兩家韓國公司還在積極向本土廠商采購所需設備,韓國政府也正加速推動本國相關設備的自給率向80%邁進。
中國大陸企業對OLED的追逐同樣也不甘落后。除京東方大舉投入220億元興建5.5代AMOLED生產線之外,天馬、彩虹、維信諾、信利和虹視等廠商也都在積極布局。
整合三洋
解決目前虧損的狀況,松下不光要面對等離子面板彩電的困擾,同時對于收購過來的三洋電機也需要大力整合。
松下于2010年1月收購了三洋電機已發行的50.19%的股份,成為三洋電機的最大股東,但對于三洋電機的業務并沒有進行太多的整合,直至去年7月將三洋電機在日本以及東南亞的洗衣機和冰箱業務出售給海爾集團。
前家電業記者梁振鵬對此表示,當松下與三洋的新能源和電池等核心業務整合完成以后,三洋對于松下來說,在中國市場已經如同雞肋,其白電業務被出售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松下將洗衣機和冰箱業務出售給海爾集團也被業內認為是”瘦身“的重要舉措。
據悉,松下在其2010財年的年報中稱,”三洋是太陽能電池板和可充電電池領域的領導者。收購三洋將拓展和加深我們原有領域,在收購了三洋之后,松下將與三洋在環境與能源相關的領域共同協作。“而對于三洋的白電部分,松下在其年報內基本未提及。
同時,松下與三洋的進一步磨合將包括發展更大容量的鋰電池,通過發展新材料增強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培養市場,并引入新產品,比如家用儲能電池,這一切整合行為也被業內認為三洋的白電業務遲早要被松下放棄。
去年12月,松下公關部門負責人克里斯托弗·李姆對外透露,公司將把旗下的所有消費者產品的品牌名稱統一為Panasonic(松下)。隨后在當月23日,三洋電機公司總部大樓標牌被撤下,這標志著松下全面整合三洋的業務開始啟動。
但在整合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阻力。今年1月份,深圳三洋電機(蛇口)有限公司3000多名員工,因為勞資糾紛集體罷工。工人走上街頭抗議,一度導致附近交通癱瘓。據工人們反映,他們是因為公司未能按慣例給予工人相應的補償才會集體罷工。
盡管遭遇3000多名員工的抗議,但仍然無法阻擋松下整合的決心。松下方面稱,已于去年4月完成了對三洋電機的資本并購,”目前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其他整合過程“,在品牌的去留問題上,則表示全球都將以松下為目標進行推進,只是在個別地區和在個別產品上保留三洋品牌。
對此,則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松下意圖借重組和整合三洋業務的契機,完成自身的戰略轉型,剝離利潤低同時競爭激烈的業務,向環境能源領域進軍,松下已經確定了自己未來的發展軌跡,能源領域的盈利能力將直接考驗松下的整改。
松下環境推進本部本部長宮井真千子曾透露,預計到2018年,松下整體業績將超過10兆日元,而能源系統事業至少將三分天下,達到3萬億日元以上。”松下今后不僅僅提供單個產品,而是把家庭作為一個節能環保系統,向每個家庭提供綜合了數字、網絡、環保、節能、建筑材料等最新技術的節能環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