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柯達曾經的公關顧問,捷信公共關系顧問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意欣提起柯達時,仍然飽含著感情:“聽聞柯達申請破產保護的消息,我覺得很難受。”
李意欣說,在十多年前膠片稱王的時代,自己曾和從事攝影工作的朋友討論過關于膠片與數碼的話題,“那時候一臺數碼相機非常昂貴,我也堅持認為膠片時代還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沒想到在短短數年之中,數碼相機就逐步將膠片替代掉了。”“數年前,柯達曾投入巨資收購中國的膠卷企業,現在看來,也許正是由于當時這一收購行為,讓柯達覺得頗為定心,反而失去了緊迫感。但是,站在那個時期的角度,當時沒有人會想到數碼相機的發展會這樣突飛猛進,簡直讓人眼花繚亂。”
經濟學家、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咨詢部主任張兆安在接受晨報采訪時表示,“柯達的敗落,在于他沒有看到科技發展的趨勢。現在的科技,要么不出來,出來就是顛覆性的。”
事實上,柯達并非是制造業巨頭隕落的先例。2009年4月,美國第三大汽車商克萊斯勒宣布進入破產保護;2010年6月,擁有101年歷史的通用汽車宣布進入破產重組軌道;在智能手機時代,諾基亞逐漸失去往日風光。
張兆安表示,“作為一家大型企業,必須具有眼力、能力、魄力進行這樣的轉移、轉型。否則無論是再輝煌的企業,也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