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消息,在昨日舉行的2015國際創新峰會上,HTC Vive聯合創始人陳信生和前Oculus聯合創始人Dillon Seo進行了一場關于虛擬現實的對話,探討了VR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
以下是現場對話全文,經網易科技整理:
Jon Russell:大家好,我是記者Jon,來自TechCrunch。請到了兩位嘉賓,都是VR領域,請你們自我介紹一下。
Dillon Seo:我是Oculus的創始人之一Dillon Seo,我6個月前剛剛離開了原來的公司,成立了一個新的VR的公司,今天也是來談一下關于VR的。
陳信生:大家好!我們在VR方面有非常多的關注,也成立了一個專門投資于VR、AR的基金。
VR設備何時才能普及
Jon Russell:談到VR,我們這里的兩個公司,你們可以說是在VR技術里比較先進的。你們已經有大家可以用的硬件了,你們覺得什么時候我們人用VR的設備可以像我們現在用iPhone、HTC的手機設備一樣,5年后嗎?
陳信生:我們跟很多公司也在交流,實際上現在還沒有足夠好的消費的應用來推動這方面的應用,但是現在競爭已經有很多了,計算能力已經變得很強了。因為原來你可能需要很強的計算能力,你的設備必須連在電腦上面,PC上面,但是移動計算、移動設備現在是最重要的一類設備,現在哪怕是在移動設備上你也可以得到一個比較好的VR的體驗了。現實社會中我們看到我們需要VR能夠比較便捷的使用,比較便捷的去運輸,能夠達到這樣的水準可能還需要一段的時間。
Dillon Seo:VR不可能很容易走向大眾。計算能力有要求,你必須有非常強的計算能力,至少目前來說你還是要有強大的計算機才能達到90幀的效果,要達到這一點,靠我們現在的移動設備還沒有這樣的計算能力,但是VR現在有市場的需求,所以在推動硬件的企業在生產更強大的芯片,他們有這樣的動力去生產更強大的芯片。Oculus也在跟一些公司合作,推動計算機的芯片更強,很快就會推出上市。有了這樣的動力,我覺得這一天會到來的。
Jon Russell:未來我們會從這種硬件上看到什么樣的體驗?
陳信生:我們首先關注的第一塊當然是游戲,游戲的體驗是非常強大的,我想提出一個特別的應用,一個殺手級的應用。最近有一個迪斯尼的動畫,在紐約的會議上在臺上做了一個表演。可以在3D的環境下作畫,他后來告訴我們說他是站在臺上帶著他的設備,想象他的子孫坐在爐火旁邊跟他聊天,他給他們講故事,講一個小女孩的故事,把就在3D的環境下畫出了整個故事。焦點往后推,你會看到有一個完整的畫板,上面有很多的畫。他是在3D的環境下作畫,可以走來走去,可以看到圖畫的側面、后面怎么樣。所以大家體驗一下都會為之感到震撼的。
Dillon Seo:談到VR這個技術,我覺得VR能夠給你帶來的兩個最好的體驗,一個是進入的感覺,另一個就是存在感。我們也曾經做過一個演示,你站在一個很高很高的樓上,當時這個人體驗的時候是有恐高癥的,其實是很安全的房間,但是這個女性就開始哭起來了,她不敢往前邁一步,實際上她是站在平地上面,她不敢往前走。這說明她已經完全沉浸在計算機生成的世界里面,她完全感覺她生存在那個世界里。這會推動未來更多的內容平臺出現。
陳信生:存在和進入式感覺之外,還有其他的一點,是VR跟別的技術非常不一樣的,還有深度、層次感以及聲音。VR技術有差不多8—10個東西,在現在移動計算多媒體的環境下是沒有的。
除了游戲,還有哪些領域需要VR
Jon Russell:當人們想到VR的時候,你可能想到玩游戲這種進入式的環境,這當然是很明顯的,實際上這只是你們能夠提供的內容里面很小的一部分,其實還有教育,還有什么樣的領域可以用到VR,大家沒有想到的領域。
陳信生:首先為什么是游戲首當其沖,當然一個是它跟人口的年齡層比較合適。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VR是一個純3D的世界,而游戲開發者他們思考的方式,他們用的工具也都是非常適合于這種環境的。現在也有很多的討論,未來電影怎么可以更加互動,影院的體驗可以有什么變化,未來的電影可以是互動式的。其實我們已經能夠體驗到了,游戲就是一種非常好的體驗方式。在游戲行業里面,其實游戲開發者已經完全的習慣,從心理和開發層面都是完全互動式的。許多都取決于工具,這些工具都是開發人員得心應手的。開發者已經發現VR不僅可以用于游戲,也可以有于教育、醫療衛生。
比如有一個公司把你的腦部的CT、核磁共振,2D的轉成3D的,把你扔到虛擬的世界里面,你在房間里可以看到自己的大腦的圖像,看到一些神經元,大腦的結構,非常了不起。
Dillon Seo:我還想強調一點,VR為什么對我們很重要,一是它很有效率,二是它很便宜。你想做一些什么事的時候肯定首先想到的是怎么節省成本,比如說你開著卡車、坦克開火,這個時候會讓很多樹遭受到不必要的損失,通過VR很省錢,而且很省時。在旅游行業也是一樣,一位90歲的女士,一般行動起來比較困難,但是VR可以幫助這些沒有錢,身體條件不太允許他經常能夠搬遷或者去旅行的一些人,或者一些殘疾人,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去到一個全新的空間,讓他們有一個前所未有的體驗。這些例子都可以用來展現VR是可以省錢的,還可以增加效率。
陳信生:我也想再補充一點。它可以讓你體驗全新的未曾體驗過的事情,讓你有一些新的體驗。我們經常做一個演示小樣,比如說火星上的圖形,可以讓你體會以下在火星上的感受。大家沒有按光速進行體驗的經歷,但是通過VR你可以有一個光速的體驗,它可以更好的幫助你了解這個世界,進行探索。
VR將給人類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Jon Russell:您覺得VR對我們每天的生活會帶來什么樣的變化,比如說VR的技術能不能嵌入手機中。
陳信生:大家如果在家的話,有一個電視機,一個不動的環境用VR效果最好。在中國有網吧,有很多玩游戲的人,他們也可以有很多物理的空間進行VR的體驗。
Dillon Seo: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一般的用戶怎么用VR,我們要把沉浸式和存在感最大化。我在想VR以后也可能是一個交流溝通的工具,比如說你跟在夏威夷的一個人進行聊天,我在夏威夷,你在北京,我們可以通過VR來進行溝通,會把你帶到一個全新的空間。人們會問為什么這樣,誰知道我們需不需要這樣的感覺,可能很多人想有這種穿越感,很多人沒有錢去其他的國家去旅行,我愿意用VR體驗一下日常中沒有體驗過的感覺,或者去不了的地方。
陳信生:VR一旦成熟起來會比真實的世界還要大,比如說在VR當中把北京、夏威夷重現出來,說不定比現在的北京、夏威夷還要大,還要精彩。我認為VR很有意思,空間感和時間感都會通過VR有變化。對傳統的空間和時間的概念會被拓展拓寬。
主持人: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壓根就不用出門了,足不出戶通過VR就可以享受所有的事情。有一些你每天必須經歷的事情是不是會被VR所取代。
陳信生:我認為VR就是把你傳統的世界擴大了,你可以到其他的世界不同的區域去溝通和感受。我覺得VR有一種通感,我們把VR看成是一種通感機器,你也VR存在感的時候,你可以感受到在玩游戲的時候主角的感受,你有真實的存在感。你有這種通感或者同理性的時候,可以把你的小世界、小宇宙擴大,幫助你更好的在現實生活中生活。
Dillon Seo: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樣的一個電影,他們不需要離開自己的真實的家庭,我覺得這是有可能的。比如說大家一大早起來以后,弄弄頭發,打上發膠,把自己收拾的漂漂亮亮的,開著車上門即使你自己的每一天壓力都是非常大的,虛擬世界根本不需要上班,你可以坐在家里跟全世界各個地區的人進行溝通。在硅谷,很多人都是愿意在家工作的,有一些研究反映出來,人們在家工作好像工作效率更高,所以這是VR的一個應用方式,可以讓你工作更有效率。
VR是反社會的嗎?
Jon Russell:我們還是社會人,人是社會動物,我們還是需要走出家門來進行社交的。
Dillon Seo:大家會認為VR是反社會的,不對。你應該繼續保留跟現實社會的溝通,比如說 與地球另一端人的溝通。比如說VR可以幫助你跟中國、韓國等其他國家的人進行溝通,這也是現實社交的一部分。
陳信生:你跟科學家聊天的時候他們會經常說大腦是為了運動而生的,所以我們大腦要不斷的運動。所以,你必須要讓大腦不停的進行工作。我們其實也是,身體上每一個器官都像一個傳感器,希望可以不停的互動,使我們更好的了解這個社會。VR的硬件也是這樣的,并不是被動的坐下來體會就行了,而是你是要動的,你要跟社會還有世界的各地、各種人來進行溝通交流。我認為大家還是一個活動的社會、一個活動的人,你的傳感器,你的器官還是在運動的,我強調的是VR是在擴展你跟世界溝通的范圍和能量級,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
目前VR最好的體驗是什么
Jon Russell:你自己用VR頭盔或者VR手機最美好的使用體驗是什么,或者說對瘋狂的VR體驗是什么?
陳信生:我第一次的體驗是一個demo,房間里到處都是條形碼,這個體驗非常有意思。最有趣的一點不是真實感或者存在感,比如說地板張開了,我能跳很高等等,不是這些,而是我在這樣一個新的時空當中,我的切實的真實感覺是一種增強的現實感。既是現實,又是虛擬,所以是AR和VR的結合,我確定我在這樣一個物理空間當中,但是我的現實感被增強了。
我們是通過VR在一個現實空間當中進行放大,我覺得VR就是AR后面設一個黑的布景。這是我第一次體驗VR的震撼的感覺。
Dillon Seo:我的第一次VR體驗,當時坐在太空船里,我感覺自己在星球大戰中,作為一個年輕的小男孩我感到特別的震撼,我喜歡動畫片、科幻大片,所以我很希望成為科幻大片當中的主角。在現實當中是不可能的,但是在VR當中就會成為可能。我是一個太空戰士,我可以在太空船里面開槍,可以跟別人溝通,這是我的最好的游戲體驗,讓我感覺像星球大戰當中的一員一樣,讓我感覺特別的美好。
Jon Russell:作為一個內容提供商,VR比起其他的試驗品要不一樣得多。比如你跟其他的內容提供商在合作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有什么最好的一些想法或者最好的點子?
陳信生:就像我剛剛說的,覺得游戲的開發商是最適用于用VR技術發展的,他們也是最能推動VR技術發展的。除此之外我覺得還有兩個跟VR天生無縫對接的產業,比如動畫公司。他們很重視3D,之前針對的都是平板的屏幕,無論是電影的大屏幕,還是iPad屏幕或者手機的屏幕都是平板的屏幕,不是3D的感覺。所以在你進行內容創作的時候,考慮到3D的重要性,內容和設計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從2D到3D的變化要體現在劇本等等方方面面。我覺得這是很花時間的。電影的語言,呈現的語言都會截然不同。視覺的特效都是由游戲行業初創起來的,其他的行業慢慢學到了這些視覺技術或者特效的技術。
Jon Russell:這些內容商你們是怎么和他們合作的,是給他們外包進行開發,還是和他們一塊合作開發。
陳信生:我們之前是挑選內容的合作商,比如以前他們有游戲開發的經驗,我們要跟他們對話。我們會做一些功課,了解他們擅長的點,溝通過程中我們看看是不是合適,再進行合作。比如VR當中有一些工具要進行開發,我們會持續的跟他們保持溝通,我們會問他們,你們覺得VR當中一些最好的技術、工具箱我們如何為你們提供最好的支持。
Jon Russell:大家知道Oculus非常的受歡迎,好像你們已經有了第一代的新的游戲的開發。
Dillon Seo:Oculus希望盡可能多的跟開發商來進行合作,我們還有很多SDK動態的更新,有特別受歡迎的游戲開發商使用的平臺和技術軟件。我們有一個游戲開發商社區,在社區中大家會給出反饋,分享他們的想法,或者他們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和瓶頸,大家都會在上面進行交流。我們鼓勵開發商不斷的在社區上面進行發言,不是Oculus單方面的給到大家解決方案,而是我們希望聽到大家的痛點,然后我們再進行改進。我們也希望開發商的社區能夠變被動為主動,能夠參與到解決方案的開發當中。
Jon Russell:Oculus已經被Facebook收購了,和Facebook合作什么感覺,他們給你們很動的自主性嗎?能跟我們分享一下你們在這方面合作的感受嗎?
Dillon Seo:我今年離開了這個公司,對此我沒有辦法展開評價,但是我一開始和Facebook合作的時候,我覺得工作環境還是非常好的,扎克伯克希望給人們分享的權利和話語權,希望能夠萬物相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他在舊金山的一個演講,他說過去、現在和未來Facebook會怎么發展,Facebook以前就是發一些文章,但現在在Facebook上面你可以發一些照片和視頻,有了文字還不夠,有了視頻會更漂亮,以后還會有VR介入,你甚至可以感受到別人的感受。
總結
Jon Russell:時間差不多了,有沒有總結的?
陳信生:我覺得你必須得先試一下Vive,你才知道什么是VR。不知道在座的有多少人試過VR,有沒有人用過VR的設備,無論什么設備,只要是VR的設備,我鼓勵大家試一試。我們的產品最近才得了一個獎,你必須親身試驗以后才知道。
Dillon Seo:我一般是這么分類的,用過VR的人,沒有用過VR的人,世界就這么兩類的人。沒有試過VR的人基本上不知道我在說什么,不知所云,你必須親身試驗過VR以后,你才能感受到進入感、代入感和存在感。所以,我非常鼓勵那些正在開發應用的人,要切實的了解VR到底有什么優勢,它可以為觀眾帶來什么樣的好處。比如說你把過去的一些游戲直接搬到VR上,這是行不通的,你必須通過VR設計一些游戲,有一些游戲跟VR是可以兼容的,有一些不能,你要從頭開始設計這些游戲。我自己也是喜歡打街霸游戲的,打街霸的時候需要用搖桿,有了VR就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體驗。有了新的設備,完全可以實現這一點,所以我也鼓勵大家去試一下,想一想用這些VR設備能給未來帶來什么。
Jon Russell:您已經不在Oculus了,現在在做什么?
Dillon Seo:稍微做一點廣告,我現在做一個人工智能的項目,其中結合了VR來打造一個新的通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