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海寧國際聯合學院狄大衛教授和趙保丹研究員團隊成功研發出微米和納米鈣鈦礦LED,其降尺寸過程僅造成微弱的性能損耗。其中,最小尺寸僅為90納米的納米鈣鈦礦LED,為迄今為止公開報道的最小LED像素…詳情>>
市面上的輕量化VR產品,要么分辨率大幅下降,要么視場角被嚴重壓縮,要么缺失空間定位功能,有的甚至連基本的眼動追蹤都無法實現。如果VR只追求輕量而不顧性能,那與AR眼鏡又有何區別(沒有說AR不好的意思)?VR的核心價值不正是在于其沉浸感和交互性嗎? …詳情>>
全彩Micro LED顯示技術以高亮度、高對比度、低能耗、長壽命、小體積等核心優勢,為AR/VR設備提供突破性解決方案。聚焦提高AR/VR全彩Micro LED芯片的制備良率…詳情>>
近日,DataMesh被列為《2024 Gartner? Emerging Tech Impact Radar: Intelligent Simulation》和《2024 Gartner? Emerging Tech Impact Radar: The Metaverse》兩份報告中的代表廠商 (Sample Vendor)。 …詳情>>
湖北光谷實驗室、華中科技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和光電子器件與三維集成團隊的張建兵等人與廣納珈源(廣州)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發出高性能量子點光刻膠(QD-PR),其藍光轉換效率達到44.6%(綠色)和45.0%(紅色),光刻精度達到1 um,各項性能指標為行業領先水平。 …詳情>>
7月4日,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元宇宙創新發展論壇,2024年“創客中國”元宇宙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頒獎活動在北京成功舉辦。大會以“探索元宇宙無限可能”為主題,聚集政府領導、產業權威專家、科研機構專家、產業龍頭企業代表等近300人參會,共話元宇宙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詳情>>
在文博會現場,迪生數字給觀眾介紹在過去項目中所涉及到的,與文化內容密切相關的動作捕捉技術服務案例,充分展示迪生動捕服務的應用成果!詳情>>
和輝光電隆重推出多篇新技術報告亮相會場,其中兩篇重磅新技術報告《A 6,000 Nits Ultra-high Brightness and Wide BT.2020 Color Gamut Wearable Tandem OLED Display》及《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Wearable AMOLED Display》被收錄于2024 SID國際顯示周文摘…詳情>>
Hybrid AMOLED是一種將薄膜封裝(TFE)應用于玻璃基板的新技術,與剛性AMOLED面板相比更輕更薄,相較于剛性AMOLED厚度減少約40%、重量減少約30%~70%,實現了近乎柔性AMOLED面板的輕薄形態…詳情>>
泰瑞CIM引擎平臺結合實景三維地理實體和BIM“結構化,對象化,語義化”的特點,構建了從宏觀、中觀到微觀深度融合的城市基礎設施數字孿生模型,以一套完整的城市基礎設施數字孿生資產…詳情>>
近日,DataMesh與新加坡初創企業CHiLX正式簽署了諒解備忘錄(MOU),雙方將攜手合作,共同推動iScan2BIM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加速建筑工程、設施運維管理等領域的數字化進程。…詳情>>
XR,即擴展現實,是融合了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的全新體驗。通過使用XR虛擬拍攝解決方案,能夠在現實世界中創建出高度逼真的虛擬場景,為電影、電視、游戲和廣告等媒體產業帶來了無限的創意和可能性。 …詳情>>
本次項目采用了先進的虛擬拍攝方式,并從策劃、腳本與分鏡制定、數字資產準備,到現場的導演、制片、攝像、資產、后期等全流程均由索尼團隊獨立完成,打造了從創意到全程制作的“內容與技術”驅動融合的新范式!詳情>>
近日,艾迪普創始人兼董事長唐興波受邀參加燕園葉話·元宇宙沙龍54期直播活動,進行了《3D引擎+工具+資產:構建數字新世界的核心要素》主題分享,并與多位行業嘉賓就數字內容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圓桌對話,F將主要觀點摘錄如下,供大家探討交流。 …詳情>>
CESⓇ 2024展會將于美國當地時間 1 月 9 日(周二)在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舉行,本次索尼展出主題為"用科技激發創意"。 …詳情>>
近日,北京迪生數字娛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應邀來到廣州商學院,給 藝術設計學院的師生們分享了手指動作捕捉 的前沿技術及行業合作案例。此次合作旨在進一步促進產教融合,培養出更多具備行業技能的優秀人才,為數字娛樂產業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詳情>>
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蒙吉·G·巴文迪(Moungi G. Bawendi)、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路易斯·E·布魯斯(Louis E. Brus)和美國納米晶體科技公司科學家阿列克謝·伊基莫夫(Alexey I. Ekimov),以表彰他們在量子點(Quantum Dots)的發現和合成方面做出的貢獻。 …詳情>>
為提高UCL亮度,人們制造了各種微/納諧振振結構——通過與發射共振放大輻射(Purcell效應)或者與吸收共振增強激發(局域場增強效應)。迄今,較大的UCL增強均使用發光不佳的納米晶,而發光更好的微米晶僅有幾倍增強。…詳情>>
實時3D引擎的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和里程碑。20世紀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出現了早期的3D渲染技術。這些技術主要用于實時繪制簡單的線框模型和平面填充,但受到硬件性能和圖形處理能力的限制。 …詳情>>
4月16日,歐菲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資者活動上回答了關稅政策影響、收購子公司進展情況、智能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