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會議產業從來就是一個依賴于政策和宏觀經濟環境的產業。其最早的客戶主要集中在軍隊、政府和大型企業集團的特征,深深的為這個行業打上了“政策搭車者”的烙印。在目前這股“互聯網+”的風潮之中,視頻會議行業的傳統“政策行業”的特點依然不會改變。
第一, 抓住教育公平和信息化改革的機會。與互聯網+并列的國家產業概念是“工業4.0”,而德國學者在提出工業4.0的同時,還提出了另一個概念,叫做“終身學習計劃”。就國內而言,產業升級、尤其是制造業的升級,也需要國家在教育領域做出重大的投入。
以上是教育市場的“純增量”,在既有存量升級上,視頻會議企業更會大有可為。教育公平是本屆政府工作的一個重點。如何發展落后地區的經濟,首先就是如何發展落后地區的教育的問題。打破區域發展不平衡、打破城鄉不平衡,實現有限高質量教育資源社會價值的最大化,實現中小學教育的網絡化智能化,以及社會辦學逐步實現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都意味著遠程教育、視頻再現、全天候互動型教學等領域的巨大機遇。視頻會議企業可以憑借自己的通信技術優勢,在教育產業升級過程中分一杯羹。
第二, 醫療互聯網+革命。醫療產業是視頻會議的傳統客戶市場。包括最早的遠程會診系統,目前的家庭隨訪應用的發展,未來的智能診斷和手術系統,國家的醫院和醫療系統集團化、資源和服務平衡化改革等,都意味著巨大的投入和創新機遇。
可以說醫療智慧化、互聯網+是涉及上至衛生部的國家級系統和網絡中心,中間各級醫院和防疫機構、下至每一個普通百姓與家庭的巨大市場。在這個市場中,視頻會議應用突破簡單的“會診”模式,深入到更多的醫療機構事務層、業務層,是大勢所趨。2014年下半年,國家已經展開富有成效的遠程醫療和智慧醫療試點。改革的機遇大幕已經拉起。
第三, 智慧社區和城鎮化機遇。如果把智慧城市概念的火爆導致的市場擴展看成是“相對成熟市場”,那么智慧社區和城鎮化則意味著一個更為廣闊范圍內的“增量領域”。
研究證明,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正在從主城區、絕對公共空間,向鄉鎮小城市、社區等相對公共空間延伸。這將帶來嶄新的應用需求、系統增量,尤其是在雙向互動需求上,將呈現出更迅速的增加。抓住城鎮化的歷史機遇和社會管理智能化、網絡化的趨勢,發揮視頻會議企業的傳統政府客戶資源優勢,將有利于視頻會議企業突破傳統產業和業務范圍的束縛,實現更大的發展。
第四, 抓住電商與中小企業的機遇。中小企業視頻會議市場一直是一個視頻會議行業高度重視的領域。但是,中小微企業自身管理的非專業性、企業固有架構和規模特點、經濟承受力等決定了,讓中小企業搭上視頻會議這班車并不容易。中小企業的視頻化必須依賴于其生存的產業環境的逆向推動力。這個推動力就是電商和互聯網+。
一方面,電商已經將中小企業綁上了網絡快車,改變了這些企業的傳統觀念,構筑起嶄新的生存市場結構。另一方面,互聯網+改變了中小微企業所依賴的宏觀產業環境的信息化水平:一旦這些企業的周邊產業鏈都實現了高度互聯網化,這些企業就不可能在“獨善其身”。
因此,推動中小企業視頻技術體系的建設的發展,從未有今天這么好的內外部環境。尤其是在國家萬眾創新的支持下、在金融和融資市場改革不斷向中小企業傾斜的推進下,中小企業視頻會議市場即將大規模開啟。不過,視頻會議企業在開拓這一市場的時候,依然需要在產品定制化、服務價值結構創新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以上四個方面 ,是目前產業條件基本成熟,已經大力行動起來的視頻會議行業面臨的“互聯網+”市場機遇。優先抓住這些產業機遇,可以為視頻會議企業的互聯網+戰略提供穩健且可靠的根據地支持。同時,優先實現一些領域的突破,而不是遍灑種子,也符合視頻會議產業自身的實力特點。
一方面,視頻會議行業的從業企業多數是中小企業,從實力角度看,不具有大規模、大范圍開拓完全陌生市場的實力。視頻會議企業的互聯網+必須從其所熟悉的領域逐漸做加法。比如,政府及其主導的事業機構、國企和大型民營企業、以及有潛在規模性的中小企業領域。
另一方面,互聯網+對于視頻會議企業往往加出來“深度的客戶業務整合”需求。深入客戶業務層深處的需求挖掘和服務,而不是傳統的會議室到會議室的簡單視頻通信,這提高了視頻會議企業開發新市場的門檻;ヂ摼W+條件下,客戶需求發覺的越是深入,服務商自身的“領域專家色彩”也就約為濃厚。這種產業發展格局,進一步決定了視頻會議企業集中精力攻克典型需求市場,以堡壘戰法構筑前進根據地的必要性和科學性。
總之,有挑戰才會有精彩好戲。面對互聯網+,視頻會議企業必須正視自己的不足、外來競爭的加劇、產業生態生存規律的重構,以及專家型的堡壘市場建設的需求。以加法為核心,跳出簡單視頻通信的邏輯,構建大通信、大視頻的互聯網視野,實現企業經營和發展的升級躍遷,否則,固步自封在簡單、原始的業務形態上,則會喪失發展和壯大的機遇,甚至遭遇生存危機。